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凱意、妤庭、方祺、琦君、咏恩的第四次採訪內容

這一天我們和往常一樣來到沈阿姨的水餃攤,她熱情的歡迎我們,並叫我們把旁邊的椅子拿來坐,之後便開始我們的訪問。訪談中,沈阿姨說道,她剛嫁到台灣的前幾年婆婆叫他要在家裡,不能出去工作,因為婆婆怕她出來工作會被騙,但她想到在越南家鄉的妹妹當時才高中,需要用錢,因此他決定要抗議,請婆婆讓她出來賺錢,而後來婆家也答應。
  阿姨在越南的學歷到小學五年級,之後我們問她在越南工作好找嗎?她說當時越南還沒有工廠,只能幫人家洗碗或是去田裡拔草,但現在如果在工廠工作,月薪也只有台幣兩、三千元,也提到說在越南,假如要當警察等薪水較高一點的工作,就必須得靠關係,不像台灣是平自身的實力。
  接著我們問阿姨是否想要生很多小孩,阿姨說,剛開始想生一個來作伴,但生了一個小孩後,她便不想再生,而想要賺錢就好,因為老公是家中的獨子,所以公公婆希望他們能生四個小孩。她還說,這個第二胎生完就不想再生了,因為她一定要出來工作賺錢,不然就無法寄錢回越南或是支付在台灣的生活費用。
  訪問到一半,阿姨突然很開心的說,想要給我們看她以前在越南的茅草屋照片,但現在已經找不到了,這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她很懷念以前在越南的生活。
  我們問,這個小男孩生出來後,阿姨會不會帶他回越南?她說如果公公婆婆太累沒有要帶小嬰兒的話,就會把他帶回越南給妹妹照顧,一個月再寄給她三千元,之後等他要上學在讓他回來台灣讀書。
  突然一台摩托車經過,阿姨以為是她老公來拿便當,於是我們問她有沒有跟老公說我們在訪問她,她說沒有,因為怕老公罵她,都這麼忙了,叫她不要找麻煩。但如果跟她老公說我們是來找阿姨聊天的話,老公就不會生氣。後來我們談到她老公,她就笑笑的說她老公脾氣很好,也還蠻體貼的,她會叫她老公來水餃攤幫忙,老公也會答應,整體還算可以。她講到,因為她朋友的老公都會買車子等等給她朋友,但是她沒這麼好命,「我從以前到現在都沒那麼好命,但是我也沒有想要像她們那樣好命,因為這就是我的命。」阿姨說。
  現在和老公如果吵架,都是為了小孩子比較多,例如,小孩吃東西後亂丟,老公就會說她沒有把小孩教好,但阿姨也會回說,小孩子又不是她一個人的,父母都要教。而兩個人當中是阿姨比較疼小孩,因為阿姨從小就沒跟爸媽一起住,所以希望自己可以給小孩更多的愛。
  「當初嫁來台灣,家人有沒有反對?」我們問。阿姨說沒有,因為越南的男生都會喝酒打老婆,而當時他們看很多嫁到台灣回越南的人,都穿得好、吃的好,所以儘管家人都很心疼她嫁來台灣,但是也沒辦法,為了要賺錢。
 
   老公的個性很堅持固執,剛到越南時老公是為了出國玩,遇見了阿姨,一見鍾情吧,就透過朋友的介紹,相互認識,兩人就結婚了。或許也是因為老公家人一直逼他結婚,而且老公的朋友也都相繼結婚。
   剛嫁來台灣時因為語言不通所以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受到台灣人的語言欺負,可是在台灣待久了,平時都會看一些節目學會了聽懂一些台語。當初要來台灣時以為台灣和越南一樣台灣人比較好命以前的越南像非洲一樣落後可是現在的越南發達。剛開始來台灣覺得台灣人不錯人很老實可是現在久了習慣了對台灣人沒甚麼感覺,現在反而覺得美國很好。在台灣辦護照程序繁雜,綠卡出來五年後可以辦身分證可是要等一兩年才可以拿到,程序很麻煩所以花了四五萬元請人幫忙辦證件。不過因為剛來台灣都是在家裡所以也沒有太多不方便的地方。
  
     公公婆婆希望阿姨不要在外面工作賣水餃了,希望他可以待在家裡當個家庭主婦好好照顧女兒,可是阿姨認為貨都已經叫了如果不繼續做完也很浪費,而且阿姨想要賺很多很多的錢,畢竟養小孩開銷很大的。公公婆婆平時的工作是在養豬,養母豬生小豬,然後將小豬賣出去賺取生活費,還有帶她的女兒,婆婆對女兒的功課相當要求,如果女兒讀不好書還會罵他。女兒擔心將來要去越南讀大學,阿姨笑笑的說不用啦,畢竟台灣的教育制度還是比越南好一點。
    
      女兒目前在學校的成績還算不錯,有得到進步獎之類的,可是女兒卻一直覺得自己的英文很爛,所以叫阿姨教他英文,可是在越南是讀了國中才開始學英文,阿姨的學歷沒這麼高不會英文,但是女兒卻不相信,女兒覺得越南話的音很像英文,覺得阿姨在騙他。以前參加女兒的家長會有遇到和自己一樣的外籍新娘,現在台灣的外籍新娘很多了,因為工作的還有住在不同地方的關係,現在女兒學校的活動都是由爺爺奶奶參加,女兒非常的幸福有好多家人曾經多達三十人陪著他參加運動會。
  
     一星期見面的次數不多阿姨想和女兒分享在越南發生的事情,可是女兒卻都不想聽,女兒只喜歡聽阿嬤的故事,可能也是因為女兒平時是給阿嬤帶的關係吧,所以他們祖孫比較親近。女兒小的時候曾經帶他去過越南,可是水土不服,女兒無法適應當地的環境。
       阿姨想要多賣些水餃多多賺點錢然後將來要搭飛機出國玩目前想去日本和韓國拍拍照片做紀念以後年老時可以當作回憶,不過現在賺來的錢先得撫養小孩要緊,如果要現在出國的話會受到家人的反對。
賣水餃賺來的錢不算太少每個月大概都有兩三萬元的收入,可是對養活一個家庭來說似乎有些困難,我們說以後就換女兒照顧你了阿,可是阿姨的女兒說她將來長大會賺錢後要自己蓋房子一個人住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想像媽媽為了賺錢養家這麼辛苦。阿姨賺來的錢必須要繳套房和攤位的租金還要負擔生活費,不過阿姨卻是每個月寄五千塊台幣給遠在越南的外婆家。在老公不知情的狀況下,五千塊台幣在越南算是個大數目了,在越南生活的人一個月也無法賺到這麼多的錢。從阿姨開始自己賺錢到現在,每個月寄的五千塊已經替奶奶和妹妹蓋ㄧ棟房子。在阿姨每個月所賺的錢中,扣除前述的花費最後才會存下來做為私房錢。

----------------------------------------------------------
( 心得)

林妤庭
        雖然阿姨的故事好像可以發生在台灣中低收入戶的生活當中,但是其中的區別,我想還是存在的。阿姨從小在越南的生活十分困苦,房子是由茅草搭建,而茅草又是去偷撿別人收稻掉落的稻草。環境的影響,讓她只能讀到五年級就要賣菜賺錢。我想,ㄧ個人在艱困的環境下,心是影響其人生最大的要素。阿姨並不覺得自己可憐,反而將這些困難視作動力。
       在這一次的採訪中,阿姨提到自己賺的錢,每個月都會寄五千塊回越南,甚至這些錢已經替越南家人蓋ㄧ棟房子了。回想第一次的採訪,阿姨說自己並沒有寄錢回越南。兩者前後的差異,我想是阿姨對我們的信任所換來的答案吧。另外,這也是攸關金錢和家庭的問題,ㄧ般來說,應該不會直接告訴初次見面的陌生人。我想,對於阿姨,還多了ㄧ層先生的問題。當我們在詢問有關先生的問題時,阿姨總是笑笑地說人很好。卻又會在受訪期間擔心先生是否來了。雖然阿姨的回答大同小異,但她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始終讓我覺得有些什麼。可能是阿姨真的不覺有異也可能是阿姨不知道如何表達,我想這是我們可以繼續追查的。


方祺
這次的訪問下來,我對阿姨的女兒漸漸產生了一些好奇,因為這會讓我回想起自己的小時候。生長在單親家庭的我,從小就是給奶奶帶大的,但是我和媽媽的關係並不會因此而疏遠,我自己的猜測是,會不會是奶奶從小就灌輸給女兒一些觀念,因為母親是越南人,和台灣人有所不同,而導致女兒會有些瞧不起自己的媽媽,再加上學歷的問題,媽媽沒有辦法解決她課業上的一些問題。亦或是,學校或周遭歧視的眼神,造成她的自卑心,進而導致她現在所養成的愛慕虛榮的個性?需要靠外在的物質來肯定自己,一方面又對母親祖國的文化感到不屑?我想身為一個母親,一定都希望孩子能接受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文化吧!女兒的表現,看在阿姨的眼裡會是多麼的令人沮喪!我想這是非常有必要去好好開導那些新住民之子女的一個部分。

凱意
情況不像第一次採訪時緊張和生疏,阿姨在狹窄又充斥貨物的小攤子裡,搬了四五張椅子給我們坐,椅子一開始疊再一起,並不乾淨,我因為怕髒,不敢使力把椅子分開,阿姨可能看出來我臉上有為難的表情吧,挺著大肚子還是伸手幫我,短短一秒,立刻覺得自己很差勁,不知道在驕傲些甚麼,只是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傷害阿姨了吧。但阿姨好像早就習慣這樣的社會地位,要幫忙她時,總是說很髒不用,怕用髒我們的手,但大家都是人,只有我們的手會髒,阿姨的手不會嗎?
讓我想到自己家的打掃阿姨和煮菜阿姨,她們從不讓我做任何事,我問需不需要幫忙時,只是說「免啦免啦~髒拉」,阿姨的心態也跟她們一樣嗎?因為打掃阿姨是受到聘請有錢可賺才做這樣的工作,才說出這樣的話,那沈阿姨又是為什麼呢?或許只是因為她是外籍配偶,在不是自己熟悉土地上,面對生長在這個國家,就把我們放在比較高的層次了。
社會上有多少跟阿姨一樣的人?
為了脫離越南的落後環境來到台灣,一心一意以為自己可以過好日子,問阿姨要來台灣時害不害怕,阿姨回答「眼睛閉著就嫁來了。」但卻不如預期,挺著大肚子工作到半夜兩三點,無法和女兒長期相處,和老公的相處如同陌生人,這樣的事實,和阿姨的想像,在我看來是截然不同的,問阿姨覺不覺得辛苦,阿姨回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我的命就是這樣,不要要求太多,就不會覺得辛苦。」
用不帶同情的眼睛來看看這回答吧,沈阿姨如果不騙騙自己,又怎麼能那麼堅強呢?人在現實和夢想有落差時,就會欺騙自己,這本來就是自己想要的,阿姨正在做的,不就是如此。

琦君

當初生了小孩希望可以陪陪自己,可是發現現實生活需要許多的開銷,察覺自己必須工作養家,可能會因為自己是外籍新娘在外工作會受到欺負,但也是難免,沈阿姨感覺是個相當單純堅強的女人,雖然她都一直笑笑的,無論會遇到甚麼樣的挑戰都會面對,可能也是因為她在越南經歷生活的窮困吧,讓她有種對錢和一般人的不一樣的不安感,所以她會盡力的去克服。女兒後來並沒有待在身邊但沈阿姨還是很愛自己的女兒,她珍惜每個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可能是自己小時候在越南遭遇的關係吧,她寧可寵孩子,讓自己常常為管教方式和老公吵架。或許因為女兒的年紀還小,她對於媽媽出生的國家-越南,還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媽媽是個外國人還有心中潛在的一些刻板印象,她也並不想去了解媽媽在越南的故事,這讓沈阿姨有種失落感,但也無奈。對她女兒來說,媽媽是個辛苦的人,不停的工作賺錢,也因為有太多的束縛,讓沈阿姨不能自由自在的想去哪玩就去哪玩。女兒不想成為和媽媽一樣的人被限制住,女兒還無法體諒沈阿姨是為了甚麼才要不停的工作賺錢,阿姨也不期待女兒體諒她,感覺沈阿姨只希望可以提供女兒一個好環境,將來不養她也沒關係。訪談中那種母愛表露無遺,雖然女兒現在還小不懂,可是將來她一定可以感受到媽媽對她愛的!
   


吳咏恩
「我從以前到現在都沒那麼好命,但是我也沒有想要像她們那樣好命,因為這就是我的命。」從一開始訪問到現在,我覺得阿姨是一個很認命的人,她從小就過著辛苦的生活,所以她讀到小學五年級就出來賺錢,長大後又一個人嫁到台灣來,嫁來台灣後又不像朋友那樣嫁到有錢人家裡,但是她不會羨慕忌妒別人或怨天尤人,總是笑笑的說這就是她的命,然後老老實實的在過生活。也許阿姨也會有傷心、覺得無助的時候,但她在跟我們聊天時,都是用正面的態度來跟我們說。而阿姨也很照顧越南的家人,很疼女兒,雖然他女兒現在感覺還不太懂事,不了解媽媽的辛苦和愛她的心,總是要求阿姨要讓她學什麼或買什麼給他,但我想,等到她再懂事一點,她就會知道媽媽的辛苦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