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訪問 2011/12/10 19:00~20:30
採訪者:簡志軒 陳瑜 朱彥盈 吳雅文
這一周我們的訪問大部分在聊韓藝在來台灣前的生活。一開始,當我們問起她過去的生活,她只是笑笑的直說沒有甚麼特別的,對祖國也沒有甚麼特別的眷戀。但我們提起我們的童年時,她很開心的和我們分享童年時光,特別提到玩伴是她的親哥哥,所以直到現在她和哥哥的連絡還是很密集,感情十分要好。當在說這段故事的時候,她的眼神和笑容是如此真誠,這可能是我們訪問三次中,難得卸下心防的時候。
她的父母親都是在國家單位工作;父親是工廠中的幹部,母親則是負責管理倉庫。因為雙親都有工作,所以她出生後被託給姑婆帶,直到四歲要念幼兒園時才回家。她和我們說,或許是因為這樣再加上母親有著強烈重男輕女的觀念,使得母女倆的關係並不親密。雖然她和爸爸哥哥的感情很要好,但是感受不到母愛的她覺得家庭並不溫暖,才會使她一有可以離家的機會,像是去外地念高中和嫁到台灣就會努力爭取,也是因為媽媽沒有提供完整的母愛,讓她下定決心不管多困難都要自己將孩子帶大。
在高中畢業後,她回到家裡,然後找了一份在工廠包裝玻璃器具的工作,領薪水在當時是可以養活自己。我們好奇的問了熱愛自由,不喜歡被家裡拘束的她為什麼有了一分可以養活自己的薪水,不直接住在外面呢?她笑著說,她當然也是有經過一番激烈抗爭,但是最後還是不敵家裡的壓力而回去,所以當她遇到第一任老公向她求婚時,她也沒有太多考慮就嫁給他遠赴台灣。
她說,剛嫁到台灣的時候,因為公公婆婆主要都是說台語,所以天天都看本土電視台和電視劇學習全新的語言。這樣的日子大概持續了三ˋ四年,在這期間她幾乎沒有一個人出門過,身邊都是有人陪著她的,所以外出時就沒有甚麼與外界溝通不良的問題。但說到著又不禁讓我們懷疑,這麼勇於嘗試並且獨立不喜歡麻煩別人的她,怎麼會願意讓人跟前跟後?
接近尾聲時,我們聊到她現在的工作,很氣憤的提到店經理。她說,公司明明就有提供年假給正職員工,並且別間有外籍員工的店經理都准假甚至給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讓其他外籍員工返家探親,唯獨他們店經理不給予准假。她自己的猜想是因為她的店經理是激進的民進黨份子,十分的厭惡有關於內地的一切。令他更氣憤的是,當台籍員工想要請年假時,都予以准假,但她若表明要回內地,店經理會要求她直接辦理留職停薪。這樣的要求她當然拒絕,因為會害怕,害怕如果她回到崗位時,屬於她的職位就被取代了。說到這,她好像有所防備的開始說起她店經理的好話,但在我們聽起來像是害怕甚麼才又補上了這些。就算我們再次表明這樣的訪談並不會將她的名字公布,她也是笑笑的說她知道,但卻也難掩她的防備。
最後,我們問她,我們能夠提供怎麼樣的幫助給像是她這樣的同胞。她就說其實大致上都還好,但其實她家鄉的人在她嫁來台灣後陸陸續續想要請她介紹對象都被拒絕,因為她覺得這邊的生活並沒有其他人想的那樣美好,所以她也不願意擔那樣的責任而做介紹。
在高中畢業後,她回到家裡,然後找了一份在工廠包裝玻璃器具的工作,領薪水在當時是可以養活自己。我們好奇的問了熱愛自由,不喜歡被家裡拘束的她為什麼有了一分可以養活自己的薪水,不直接住在外面呢?她笑著說,她當然也是有經過一番激烈抗爭,但是最後還是不敵家裡的壓力而回去,所以當她遇到第一任老公向她求婚時,她也沒有太多考慮就嫁給他遠赴台灣。
她說,剛嫁到台灣的時候,因為公公婆婆主要都是說台語,所以天天都看本土電視台和電視劇學習全新的語言。這樣的日子大概持續了三ˋ四年,在這期間她幾乎沒有一個人出門過,身邊都是有人陪著她的,所以外出時就沒有甚麼與外界溝通不良的問題。但說到著又不禁讓我們懷疑,這麼勇於嘗試並且獨立不喜歡麻煩別人的她,怎麼會願意讓人跟前跟後?
接近尾聲時,我們聊到她現在的工作,很氣憤的提到店經理。她說,公司明明就有提供年假給正職員工,並且別間有外籍員工的店經理都准假甚至給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讓其他外籍員工返家探親,唯獨他們店經理不給予准假。她自己的猜想是因為她的店經理是激進的民進黨份子,十分的厭惡有關於內地的一切。令他更氣憤的是,當台籍員工想要請年假時,都予以准假,但她若表明要回內地,店經理會要求她直接辦理留職停薪。這樣的要求她當然拒絕,因為會害怕,害怕如果她回到崗位時,屬於她的職位就被取代了。說到這,她好像有所防備的開始說起她店經理的好話,但在我們聽起來像是害怕甚麼才又補上了這些。就算我們再次表明這樣的訪談並不會將她的名字公布,她也是笑笑的說她知道,但卻也難掩她的防備。
最後,我們問她,我們能夠提供怎麼樣的幫助給像是她這樣的同胞。她就說其實大致上都還好,但其實她家鄉的人在她嫁來台灣後陸陸續續想要請她介紹對象都被拒絕,因為她覺得這邊的生活並沒有其他人想的那樣美好,所以她也不願意擔那樣的責任而做介紹。
心得
吳雅文
第三次的訪問我們跳脫了她的感情生活,主要在聊一些他在內地時的生活和童年。其實,從她和我們聊童年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她的個性是大剌剌像個男生一樣,不喜歡被拘束著。她也提到她的母親。對於母親,也沒有太多的評論,但是不難感覺出對於母愛她是十分的渴望,但卻由於得不到而讓她對於家庭沒有甚麼向心力。
這次訪問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她透露說現在任職公司的主管對於她有些不公平。明明是一樣的規章,卻因為她國籍上的不同,而被拒絕。像是她想請年假回國探親,明明就是被允許的,也有他例被執行,主管就是不願意准假。或是,當她們一起吃飯看電視時,若有有關兩岸政治的新聞或是接近選舉,主管會當著她的面,毫不留情的批評,甚至是辱罵。我們問她,會不會感到不舒服?她還是笑笑著說不會,她認為,只要她調適好自己就可以了,而且有些報導也是真的她也無從駁斥。話雖如此,還是覺得有些心疼,這樣的調適是她花多少時間,被多少言語刺激才有現在這樣的樂觀。就算心疼,我們似乎也無能為力。
陳瑜
這次的訪談我們採用比較直接的方式提問問題,感覺她對大陸與台灣的差異沒有感到很衝突。除了氣候與飲食較不適應之外,她説她印象中都遇到很好的人,其中唯一有講到的是她現在工作的經理,對她有不平等的待遇,工作已經好幾年了但都沒有請長假或是連休的福利,這完全就是跟別人不一樣的,但她説一説又説了一些經理的好話,讓我們大家覺得是不是她會害怕她説的太多會不好或是會對自己有影響,這不禁讓我覺得她應該還是有一些不想説的經歷或是陰影。對她來説,她已經有了身份證但是卻無力為自己發聲維護自己的權益,因為要是她的工作沒了,她就無法賺錢,要再找工作對於她的年齡與學歷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她好像是滿認命的也沒有想要他人幫助或是出面為她説話,這點讓我感到很難過,或許她已經感到絕望,又或許她已經習慣了這種不平等的生活,所以只好晚上打牌來抒發壓力?我非常好奇她的女兒是怎麼看這個世界的,希望下次能問一些有關於她女兒的事情。
簡志軒
經過這一次的採訪,又讓我對韓藝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認識。
包括他的喜好,她嫁過來台灣之前在大陸的故事,以及他現
在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等等。
我認為,韓藝的個性是較為樂觀的,許多新住民來到台灣,
可能會因為生活周遭的人一些帶有歧視的言語,導致心情受
到影響,但韓藝卻已不同於其他人的觀點來看待這一切,他
覺得,反正別人說的都是事實,不必因為這些說詞受影響,
我十分佩服她這樣瀟灑直率的性格。
另外,這次的訪問也是他第一次向我們提到他在生活中所遇
到的困難,對於公司經理不准她請假一周這件事,我們聽完
也都很替她抱不平,不過,他也忍受了四年了,一樣地,他
也無法採取任何手段,韓藝在訪談過程中,極少有太大的情
緒起伏,就連敘述不幸的事情也同樣如此,在敘述這件事情
時,他十分難得的在我們面前流露出激動的情緒。這算是我
們對他的另一面有了初步的認識。
朱彥盈
這次是第三次訪談,感覺要完完全全突破阿姨心房真的很不容易,她這次好不容易說了她經理對她不公平的待遇,但是說到後面又突然一直幫她經理講好話,說其實經理對她不錯,我覺得很奇怪,或許不想告訴我們她不好的一面。還有感覺阿姨被我們採訪到有點不耐煩了,她還問我們說:「你們整理得出重點嗎」?,又說:「還要採訪幾次阿」!雖然她是笑笑地問,但給我的感覺很不好,之後要在採訪下去會更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