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李文吉 文/官鴻志
整整的一年,我五次上山到特富野採訪。編輯部也再三地督促,有關湯英伸的牢獄生活和審判結果,必須持續地追蹤報導。我們所持的理由,在於即便站在弱小者的立場去作報導記錄,人的關愛,也常常會失去耐性、經不起時間上的考驗。以及,任何採訪報導的人事題材,皆是活生生的人的問題,而不再是文化市 場上的商品而已。這種工作哲學,當然是莫大的精神負擔,卻指導我嚐到了另一種記者生涯的滋味。
這一年,我收到了許多讀者來信。他們熱切地討論湯英伸殺人犯罪的社會因素。但總的來說,讀者最關心湯英伸目前怎麼樣?也有人提出警告:「世吉職業介紹所又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怎麼辦?會不會再度犧牲第二個湯英伸?」
許多問題,都是我無法答覆的。一樁殺人命案,它的背後隱含著欺騙、壓榨和侮辱,至少可以讓我們去再三省思,從而在罪惡的苦果中提煉出有益於社會進步的養料,讓一切受到欺騙、壓榨和侮辱的人,重新獲得釋放。何況,罪惡也是可以赦免的,那必須依靠我們社會的正義結構因為湯英伸殺三條人命,而深有戒 愓,不再漠視著人吃人的社會毒瘡。
今年 4 月初,英伸的母親曾經告訴我:「劉律師已經來電話通知。要我們儘量抽空到土城看守所去看英伸。因為,來日恐怕無多了!」她只是想勸服我一個事實,法院並不肯採納英伸的自首行為。
4 月中旬,湯保富夫婦請假到台北土城看守所,我和李文吉在山上看家。回家時,湯伯伯說:「英伸已經寫完了第二刀稿紙。他在牢裡寫小說 …… 。」 我問小說題材是什麼?湯伯伯楞了一眼,沈默地笑了。整整的一年,我從未真正地觸摸到湯伯伯內在心靈的愴痛,他一直掩飾著。每天,從鄉公所下班回家,他第一件差事就是鑽進廚房裡做飯,湯伯母撐著枴杖在庭內打掃落葉。這個家,一直過得很平靜,卻抹不去一層悲鬱。我也知道,英伸的雙腳和手,被鐵鐐和手銬磨破了好幾次,長出了一圈厚厚的繭。
「他已經磨破了五床被子,」湯伯母說:「放風時,英伸只能站在地上投籃 …… 。」
5 月 11 日 上午,我在家裡看書,心中還惦記著要去台灣大學採訪「自由之愛學生運動」。突然,門外一陣鈴響。雜誌社同事范振國跑上樓,他說:「湯英伸死刑定讞了!」
騎車到辦公室,我的眼眶已經溜轉著淚水。我不肯相信這是事實。我最先想到湯伯母的苦絕遭遇。 7年前,她重摔跌落山谷而半身麻木。三十餘年前,她的父親汪青山在土城看守所因為政治事件被槍決。如今,一顆子彈又即將劃破她默忍悲泣的胸膛。
這幾天,我窩在家裡寫稿子,足不出戶,卻讓我成了雜誌社中最後一個知道消息的人。從昨日起,許多同事已經開始分頭去奔走,為英伸請命。在辦公室向各地聯絡消息,並打電話回到特富野。
「我也不知道。湯伯伯、湯伯母和玉堇都一聲不響地趕去台北。聽說,高神父和馬神父也都趕去了!」英伸的表姐汪雪梅在電話的那一頭這樣說。
我內心起了一陣不祥的感覺。我也知道,湯伯伯不會去驚動任何人了。自從英伸出了事,他始終心懷慚愧;也始終沒有忘記,這已經是全體鄒族人內心裡的哀痛。現在,他想獨自去辦理兒子的喪事。三十餘年前,他已經默忍了這一切,他的叔叔湯守仁也是因為政治事件在土城看守所被槍決。這相隔三十餘年的兩聲槍響,愈來愈逼近,重疊了。
發行人陳映真提前結束哲學博士王浩先生的訪問,趕回到辦公室。下午3 點半,我從南國飯店被召回社內開會。在飯店小客廳,我足足守候三個鐘頭,並沒有等到湯伯伯一家人,而一切請命行動又必須請示湯伯伯作主。
王菲林、范振國和陳映真都分別提出最新狀況的報告和意見。但他們的話,我一句也聽不進去。主觀上我認定這不可能是事實。「如果這個大前提沒有搞清楚,一切討論都是空的!」我這樣說。這個幻想,使我掉入嚴重錯誤的盲點,不能自拔。
5 點 30 分,湯伯伯終於聯絡上了。高神父也打電話來,表示願意參加今天晚上的聚會。
晚飯當中,湯伯伯冷靜地說:「今天上午,我們獲得獄方格外通融,在一間小型的會客室和英伸會晤了。為了不動聲色,我們分別編了一套全體來探望的理由。莊清廉神父到台北來探望母親。高神父來治病,正好大家湊在一起 …… 。」
他又說,英伸似乎已經看到了被獄方挖空的一則新聞。坐牢的死囚最害怕看的,就是「挖天窗」。「英伸的臉色有些激動」,湯伯伯回憶地說:「他抽泣,猜測死刑槍決的日子果真來臨了。」我在一旁聽著。覺得一個知道自己在幾天內就要被押到刑場的人的悲哀,也感到這種至為善意的遮瞞本身的悲哀。
不能不為苦主的悲哀著想 ...
5 月 11 日 ,晚上 7 點鐘。
編輯部 ( 人間 ) 邀集了新新聞周刊,當代雜誌、南方雜誌、文星雜誌、海峽雜誌、遠望雜誌、前進周刊,以及平地山胞立委蔡中涵、蘭嶼雅美族詩人施努來、原住民權利促進會會長劉文雄、旅北曹族聯宜會幹部汪立華、蒲忠成,全國大專院校山地學生會會長趙貴忠、綠色錄影小組王智章、中國時報心岱、聯合報楊憲宏、中央研究院胡台麗、台大教授張曉春、長老會山地勞工福音之家陳秀惠和江秀英等 20 餘人,聚集在民歌手邱晨的家中,共同商議最後拯救湯英伸的辦法。
我們想到由山地九族代表、宗教界和文化界人士,分別聯名發出請求格外再議湯英伸案,緊急延緩執行的電報給蔣經國總統。這是因為,不論如何,法律途徑已經走完了,而唯一給槍下留人的機會,是總統的決定。我們當下分別草擬電文,打電話聯絡人同意簽署。這時,陳秀惠用電話取得了台灣基督教長老會總會 總幹事高俊明牧師的同意,玉山神學院院長楊啟壽和副院長童春發以下的教授、學生幹部代表也同意簽署。學界、新聞界、文化界的朋友也紛紛慨然允諾。同時高神父也取得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林天助的同意。
在擁擠的小客廳,我們默默地感受到不分教派、種族和膚色的這一份團結的喜悅。最令我感動的是小說家王禎和,他因患癌症病臥床上,說話困難,卻不忘記叮嚀我們:「教育這個孩子!」我們的心情哀傷,但卻同時在心中洋溢著溫暖。
有些朋友這樣主張:「為了緊急救援,應該採取比較強力的訴求,第二天到立法院請願。」湯伯伯始終沉默。最後,他這樣說:
「對於大家的關切,我的感激,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但是,請願一事,我考慮到苦主家人的心情。我個人覺得,不應該這樣做。英伸是我鍾愛的孩子,但我這時卻不能不為苦主的悲哀著想 …… 。」
大家沉默了。
從去年 5 月到特富野採訪,一直到現在,我看見湯家夫婦極高的人間品質。在愛兒失足的傷痛中,湯伯伯和湯伯母始終保持著一種溫慈、尊嚴與禮貌。即使到了現在這時刻,他惦記著次日到長庚醫院社工部辦手續,準備完成英伸將器官捐贈給社會的遺志。
他是我們的孩子
心岱說,「此時此刻,英伸已經不是您的兒子。他是我們社會大眾的孩子 …… 。」
大家都跌入這句話的背後隱含著的深意。心岱,一位身上散發著母性慈藹的記者,去年 8 月,她曾經一個人發動募捐想要買下兩大報半版的廣告。標題,她已經構思妥當:「湯英伸案,假如您是陪審團!」
胡台麗說,她願意為鄒族的向上,做任何事情。但她覺得湯伯伯的意願,應該受到尊重。我們擱下起草文件的筆,默默地凝視著湯伯伯不能不說是高貴的、動人的人間品格,暗中驚詫不已。
我們都覺得湯英伸有罪,我們都覺得苦主家庭的慘變,令人震悼。但我不禁覺得自己的眼眶裡,燃起了呼赤赤的兇光。不禁地,在心中責怪湯伯伯的人格。
但我們都祈禱鄒族少年湯英伸能有機會存活下來,凝視他的過錯,凝視自己刑餘的生命。我也曾默默許下心願,假如英伸果真獲得緩刑,我可以等待他坐牢出獄以後,用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來追蹤報導他重新再生的心路歷程。我甚至幻想,他一定會成為聖芳教會的弟兄,用愛與希望去走完他贖罪的刑餘的生命。這是最高形式的美,我始終深信不疑,英伸的生命底層,飽含著這種質性很美的性格。然而,誠實地說,今晚幾乎沒有人對這迫在眉睫的死刑執行,抱著發生奇蹟式的希望。
我們 11 日深夜的最後工作,是寫一則廣告稿,呼籲政府採取緊急行動,延緩死刑。我們想到的廣告標題是「槍下留人!」自立晚報社長吳豐山在下半夜慨然允諾給我們半 10 批的廣告版面。這項消息,使人振奮感激。張富忠和我連夜發打,做美工,一直到天亮 8 點才完了稿。
我們預測槍決執行日可能是 14 日清晨,只剩兩天的時間。「但我們深深感到,冷漠成性的我們自己,使山地社會快速崩解的原住民政策,僵硬不肯理解年輕人的教育體制,都無法逃避這慘案的責任,無法不分擔一份最深的哀傷」。張富忠要我手捧著這一份「槍下留人」的廣告稿上車。這時刻,黎明破曉了,車子 正好路過建國北路,去年 1 月,英伸曾經站在這巷子口等候一名警察,來帶領他去警察局自首,可惜,這名警察失了約。
意外的希望
5 月 12 日 ,早上 10 點鐘。
我離開自立晚報館,趕到懷寧街南國飯店,準備陪同湯伯伯到林口長庚醫院社服課辦理英伸的器官捐贈手續。昨夜,鍾俊陞、范振國、張曉春教授和蔡中涵立委都分頭展開了救援工作,至今情況不明。今天早上,一切的聯繫以王菲林和邱晨為中心。
10 點 25 分,蔡中涵立委打電話到南國飯店,表示林洋港院長正在開會,暫時無法面呈這件緊急事件。 10 點 30 分,我打電話回雜誌社,王菲林表示要我快速趕回去,準備向台北濟南教會翁牧師親面報告。王菲林說,「翁牧師答應試著向總統府面陳這件事!」
放下電話,我第一次感到這是意外的希望,決定再次懇求湯伯伯暫緩辦理器官捐贈手續。「救人要緊!」我說。湯伯伯的臉色凝重,徹夜失眠使他深峻的眼神蒙上一層哀愁。
「我只是想安靜的帶走我的孩子,辦完英伸的遺志。」湯伯伯說。打從昨夜,我便一直思考著這個問題,一個被壓迫百餘年的民族,從而在漢族人的社會中從來沒有發言權的人,他們的手和腳,他們的思想與希望,一時候也掙脫不開這一層層的束縛吧。這個牢緊的束縛,當面臨著死亡時刻,更加使人百感交集了。
我突然覺得很慚愧,下決心不再污辱湯伯伯的高貴的心靈。如果一個人決心樂意接受死亡,那麼,一切的欺騙、壓榨、侮辱和苦痛都會復活;如果麥子不死,子彈與淚水都是短暫的痛苦 ……
李文吉、湯伯伯和我坐上計程車。因為長庚醫院的陳小姐已經打電話來催促,我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猶豫(同此時刻,汪立華已經拍電報到總統府,王菲林和鍾俊陞趕往台北濟南教會。)
「請接台北龜山監獄總務課;我這裡是長庚醫院。嗯,湯英伸這個孩子,他說,願意把品官捐贈給社會 …… 。」
「繳一分家屬和受刑者同意書就可以,好! 24 小時內通知家屬。」
電話的那一頭怎麼說?我無法知道。但我彷彿知道那邊是槍聲的方向,心中湧起一陣毛骨悚然與哀愁,畢竟,此時此刻,我們欣然接受了。
坐在泌尿科辦公室,陳小姐正在和龜山監獄、土城看守所聯絡。她表示:「台灣的醫學技術只能取到英伸的眼角膜,其他的一切器官捐贈皆會因為血液循系統功能終止了,而宣告放棄!」
英伸和湯伯伯的遺志落空了。我們感到那是一種死亡無法取代的痛苦。「除非,英伸在腦死的狀態下才有辦法捐贈一切器官!」陳小姐又說。
「有沒有特殊的管道,可以完滿的成全英伸的遺志?」我們一致地向院方提出這個懇求。
答案是破滅的。一切,都有法律程序給束縛住。人的價值在死亡前夕仍然是法律下的奴僕,由法律支配一切。
人的價值,只是空洞的哀嚎。
下午 3 點 20 分,湯伯伯捺下手印。「皮膚、骨骼、眼角膜」幾個字,終於填進了空白表格。「皮膚和骨骼」,是湯伯伯向院方爭取來的。院方說「這兩項器官遺體,唯一不受到血液循環系統的影響!」
下午 3 點,自立晚報「槍下留人!」的第一次版廣告,開始出刊上市。
3 點半,李文吉要求湯伯伯站在長庚醫院為捐贈遺體的人設立的「遺愛人間」的告示牌下,拍照留念。一切呼籲和奔走,似乎都接近尾聲了。我們似乎已感到內心一股凜然的肅穆平靜力量,我們將忍下淚水,心甘情願。
3 點 40 分左右,雜誌社掛了二通電話來。社會服務課馬課長用廣播器呼叫,「湯保富先生電話!人間雜誌官先生電話!」
二通急電。天啊,「總統府來的消息,他們,宣佈湯英伸的死刑暫緩執行!」湯伯伯嚇呆了,他在電話裡喃喃地,一再重覆地說:「謝謝。謝謝你們。謝謝 …… 。」
我將畢生無法忘懷
茫然良久,他眼中溜轉著隱約的淚意。我們匆匆地握手辭別馬課長和陳小姐,坐上計程車趕回台北。很久很久,我們說不出話來。我隱隱地記得,下午,我們坐在長庚醫院的草坪上,討論著要把英伸的骨灰埋葬在故鄉的小山崗。在那座山崗,英伸可以俯視故鄉的遠山近水。
英伸的死刑,初步暫時延緩下來了。人間雜誌全體編輯和業務人員一片歡呼,幾個同事的眼中閃耀著淚光。王津平老師和陳映真伏在編輯桌上趕稿,范振國和美國那一方面的華籍作家取得聯絡。小說家黃春明從日本來電話,表示「支持一切救援行動」。中國時報心岱和鍾喬也趕到辦公室。湯伯伯在南國飯店接受中國時報和自立晚報記者的採訪。一位自立晚報讀者打電話來,表示「願意買下『槍下留人!』的廣告,請求湯保富先生同意。」但這位讀者不願意留下姓名。
電話一直響個不停。這個消息,也立即傳回到特富野。
「這個消息,是太大的驚異。這兩天來,我是絕望的。我謝謝人間雜誌的同仁,謝謝從昨天以來不眠不休地為小兒英伸請命的文藝界、文化界各位女士和先生,也謝謝山地九族,山地知識青年 …… 。」湯伯伯說,「他們無私的幫助,使我十分欽佩。我要特別感謝總統府迅速的關懷,我將畢生無法忘懷 …… 」
中國時報記者趕到人間雜誌社來採訪,湯伯伯作了以上的表示。陳映真則說: 「兩天來的哀傷、焦慮和疲憊的工作,不但使我們感到我們這個社會還具體存在著人的溫暖與愛,也具體感受到某種激勵人心的新的東西,正在我們的政治、法律和人文各範圍內滋生著。我感到喜悅 …… 。」
英伸和湯伯伯的遺志落空了。我們感到那是一種死亡無法取代的痛苦。「除非,英伸在腦死的狀態下才有辦法捐贈一切器官!」陳小姐又說。
「有沒有特殊的管道,可以完滿的成全英伸的遺志?」我們一致地向院方提出這個懇求。
答案是破滅的。一切,都有法律程序給束縛住。人的價值在死亡前夕仍然是法律下的奴僕,由法律支配一切。
人的價值,只是空洞的哀嚎。
下午 3 點 20 分,湯伯伯捺下手印。「皮膚、骨骼、眼角膜」幾個字,終於填進了空白表格。「皮膚和骨骼」,是湯伯伯向院方爭取來的。院方說「這兩項器官遺體,唯一不受到血液循環系統的影響!」
下午 3 點,自立晚報「槍下留人!」的第一次版廣告,開始出刊上市。
3 點半,李文吉要求湯伯伯站在長庚醫院為捐贈遺體的人設立的「遺愛人間」的告示牌下,拍照留念。一切呼籲和奔走,似乎都接近尾聲了。我們似乎已感到內心一股凜然的肅穆平靜力量,我們將忍下淚水,心甘情願。
3 點 40 分左右,雜誌社掛了二通電話來。社會服務課馬課長用廣播器呼叫,「湯保富先生電話!人間雜誌官先生電話!」
二通急電。天啊,「總統府來的消息,他們,宣佈湯英伸的死刑暫緩執行!」湯伯伯嚇呆了,他在電話裡喃喃地,一再重覆地說:「謝謝。謝謝你們。謝謝 …… 。」
我將畢生無法忘懷
茫然良久,他眼中溜轉著隱約的淚意。我們匆匆地握手辭別馬課長和陳小姐,坐上計程車趕回台北。很久很久,我們說不出話來。我隱隱地記得,下午,我們坐在長庚醫院的草坪上,討論著要把英伸的骨灰埋葬在故鄉的小山崗。在那座山崗,英伸可以俯視故鄉的遠山近水。
英伸的死刑,初步暫時延緩下來了。人間雜誌全體編輯和業務人員一片歡呼,幾個同事的眼中閃耀著淚光。王津平老師和陳映真伏在編輯桌上趕稿,范振國和美國那一方面的華籍作家取得聯絡。小說家黃春明從日本來電話,表示「支持一切救援行動」。中國時報心岱和鍾喬也趕到辦公室。湯伯伯在南國飯店接受中國時報和自立晚報記者的採訪。一位自立晚報讀者打電話來,表示「願意買下『槍下留人!』的廣告,請求湯保富先生同意。」但這位讀者不願意留下姓名。
電話一直響個不停。這個消息,也立即傳回到特富野。
「這個消息,是太大的驚異。這兩天來,我是絕望的。我謝謝人間雜誌的同仁,謝謝從昨天以來不眠不休地為小兒英伸請命的文藝界、文化界各位女士和先生,也謝謝山地九族,山地知識青年 …… 。」湯伯伯說,「他們無私的幫助,使我十分欽佩。我要特別感謝總統府迅速的關懷,我將畢生無法忘懷 …… 」
中國時報記者趕到人間雜誌社來採訪,湯伯伯作了以上的表示。陳映真則說: 「兩天來的哀傷、焦慮和疲憊的工作,不但使我們感到我們這個社會還具體存在著人的溫暖與愛,也具體感受到某種激勵人心的新的東西,正在我們的政治、法律和人文各範圍內滋生著。我感到喜悅 …… 。」
非常上訴,民族的大愛
晚上,高神父、陳映真陪同湯伯伯趕到董良駿律師事務所。董律師是本刊的法律顧問,一直堅持英伸合於自首要件,也願意為後續的法律行動做出貢獻。「這是一個律師的職責。」他說,「但最高法院已經判刑定讞,此時此刻,只有法務部最高檢察署可以提起非常上訴的再審權力!」
有沒有「非常上訴」的特別途徑,成為本案最主要的關鍵契機。至於呈請總統予以特赦或減刑?自立晚報記者于智勇說:「當然,總統亦可能依憲法主動行使特赦或減刑。惟就目前狀況判斷,湯英伸尋著非常上訴之途,或有可能。但獲得再審特赦、減刑的機會,則幾乎不可能。」
這兩天,大家的心情起起落落。好幾回,已經瀕於絕望的邊緣,又豁然碰到一線生機。今天晚上,參與救援工作的人員仍然不眠不休地趕工、打字。一份題名為「延緩湯英伸死刑執行申請書」,總共有 120 餘名各界人士聯合簽署,準備明天早上呈給蔣經國總統、李登輝副總統和林洋港院長。申請書上這樣寫著:
「 …… 社會在他自己裡面包藏著許多將來犯罪的萌芽。從某種意義上說,準備犯罪者是社會,個人只是犯罪實行的工具而已。湯英伸的悲劇,又一次讓我們深切地吟味了這個犯罪的社會要因論,哀恫震畏者良深。
其次,就法律觀點而言,各種證據都顯示湯英伸投案的經過,完全符合「自首」的要件。承辦警員鄭茂成,方直堂,均在調查庭中說明,湯英伸未到案之前,治案單位『只懷疑他是兇手』、『認為他涉嫌重大』。查民國 20 年上字第 1721 號判例:涉嫌人投案前,治案單位『雖已知犯罪事實之存在,惟犯罪者為何人並未確知』時,得為自首。
因此,我們台灣原住民九族、台灣原住民知識青年和我省文化界、文藝界、學者、宗教界和新聞界共計 122 人及 6 家雜誌社,不亂唐突,特別悃誠聯名上書。懇切請求鈞座格外再察湯英伸案,採取最急迫措施,延緩迫在眉睫的死刑執行,法外施仁,以謀再議的途徑,一則在當前司法革新聲中見寬厚體恤之仁,再則以消彌民族的怨悱,促進社會的團結,則為國家與民族的大悻了。」
這一夜,我陪在湯伯伯的床側。他睡得比較熟香,但半夜,還是驚醒過來了。
我要使他復活
5 月 13 日 ,早上 9 點鐘。
高神父、莊神父和湯伯伯,三人開車到土城看守所,為英伸作最後的安息彌撒。英伸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在受刑槍決以前,必須接受這個莊嚴的儀式。聖若望福音說: 「凡父交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而到我這裡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凡他交給我的,叫我連一個也不丟失,並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
這是一個肅穆的早晨。晴空下,柵門、崗哨亭,一排排僵冷的牢房,仍然偎依在神的眷顧下,靜靜的矗立著。英伸的本堂神父高英輝特地帶來了一個精緻美麗的十字架,捧在他的手心窩。昨晚,高神父皺著雙眉,告訴我:「對土城看守所,我沒有好印象。因為,我的父親高一生也在那裡被槍決的。」
這幾天,我們沒有絲毫的心情去回憶過去的傷痛記憶。要是有的話,也僅僅在我的內心裡起伏溜轉著 …… 。
今年 4 月 19 日,我從特富野回到台北,初步結束了有關「鄒族三部曲」的田野調查。我漸漸瞭解到,扭曲的吳鳳神話給這個民族帶來鉅大的歷史傷痛。嘉義縣政府投下 1 億 5 千萬元,建設一座華麗的吳鳳廟,卻不肯批准一塊錢貸款給鄒族人自力救濟搞起來的合作農場。甚至,一位郭課員說:「你們有沒有辦法保證不賠?沒有貸款,也沒有看見有人餓死!」
山上,最短缺就是經費。農業凋弊,任何法子都找不到出路。於是,村民採取了自力救濟的行動,卻又遭到層層的打擊、污蔑。但是,我們漢族詩人楊 牧則把吳鳳歌詠成:「阿里山之神/全人類之神」,並說鄒族人「全部/全部都是我接生的孩子。」可是,這一批「被接生的孩子」,究竟淪落到何堪的境地。我們竟罔顧一個民族的尊嚴,去沿襲日本帝國主義所捏造、纂改的吳鳳神話,忍心去讓鄒族的代代子孫生活在「吳鳳鄉」這個地名底下,永不能翻身。
50 年代初期,鄒族又不幸發生一場政治事件。上個世代的鄒族的少壯精英份子,如今,只剩一堆白骨了。我們漢族人從來不能理解這一份民族的哀傷,如何地被鄒人深埋在歷史斷層的深淵裡,現在,我隱隱地感覺,這個曾經讓高神父,湯伯伯年幼時渡過恐怖、震悼和哀傷的記憶,再度復活了。
遺憾我的小說沒有寫完
我衷心地希望:我們的社會如果樂意去瞭解法律以外的各種問題,就必須從這個歷史脈絡上開始。因為,「法律從來就不是自圓而獨立的體系。它來自於社會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函數;同時,它也身負社會文化的使命。」
只有受到屈辱的人,才能默默地吸吮著民族的哀傷與血淚。我們漢族人豈知道,「我們的手曾經是不乾淨的!」這是我 5 次到特富野採訪,給我畢生難忘的教育。鄒族人從來不曾在我面前控訴,「清朝通事吳鳳侵佔我們的土地,詐騙交易買賣,殘殺我們杜家 30 餘名勇士,所以我們才用箭射死吳鳳!」一位杜家人士曾經這樣告訴我,但他的眼神裡,並沒有怨悱。
「怨悱」兩個字,似乎距離英伸非常遙遠。他仍然執意要父親辦理器官捐贈手續。昨晚,他已經寫好了一張最後的遺囑,表示不論如何,希望完成這份心願。
早上, 9 點 40 分左右。獄方警員送進來一份「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書」,請英伸捺下手印查收。下一步,就是等待法務部批准下來的槍決令。英伸仍然像往常一樣,早熟、體貼而憂鬱。他默忍著悲苦,不願意再讓父親難過了。
「有兩名彈吉他的朋友陪伴我,」英伸悠悠地說:「也很遺憾,我的小說沒有寫完 …… 。」
湯伯伯再度奔到林口長庚醫院,補辦英伸的器官捐贈手續。由於困頓失神,再由於良心上操慮著彭家苦主的公平待遇,他累倒了。我看著他吞下 20 幾顆藥丸子,躺在床上,輾轉難眠。
晚上 8 點,高神父和邱晨趕到了。我們初步地放鬆了幾天下來的焦慮,把話題轉回到特富野山上。邱晨提出建議,他說:「下一季梅子成熟時,我們可以休假一個星期,到山上幫忙湯伯伯採收梅子。
因為山上的人工短缺,青年人流向都市裡討生活。這個建議,似乎不失為好的辦法。可遠遠比不上山上人家用「輪流換工」和「集耕集營」的方法,來彌補勞力不足。這種從本土性搞起來的自救行動,使我聯想到,我們校園中讀了滿腦子理論書籍的進步學生,如果他們願意擺脫一切,下鄉去實踐,或許不失為一個全面搞活山地社會的一條路子。
寬赦,使愛得以完成
5 月 14 日 ,早晨 7 點起床。
第一件事,就是去台北車站買報紙。最引起湯伯伯注意的是中央日報一則新聞:「法務部邀集台灣高檢處有關人員,對於湯英伸被判死刑確定一案,正仔細研究全案。法務部表示,若在全案中發現可以提起非常上訴的條件,法務部將指示最高檢察署長石明江提起非常上訴。」
官方報紙發佈的消息,給湯伯伯帶來一份慰藉。至少,死刑執行似乎暫時延緩了。他站在懷寧街口,沉思良久。同時,他也牽掛著鄉公所今天召開的「村代表大會」,負責研考和總務業務的湯伯伯,不得不出席這個會議。因此,湯伯伯表示:「今天必須趕回去開會。」
9 點鐘,高神父趕到旅館來辭行。他也是讀了中央日報的新聞以後,才作此決定。
「這麼做,恐怕不妥吧,倒不如掛一通電話給代表會主席。」我勸阻湯伯伯打消去意。內心裡,卻仔細嚼味著:「昨天晚上,高俊明牧師那邊傳來了樂觀的消息。層次很高、語氣篤定,並且與中央日報今天發佈的新聞,不謀而合。」
「美華報導」雜誌兩名記者來採訪。陳秀惠也打來電話,這幾天,長老會的協助都是靠著她取得聯繫,幫助頗大。她說,「人權律師郭吉仁正試著和你聯絡!」這一年,我陸陸續續地知道,李勝雄律師、蔡明華律師等人,都十分關切英伸的案子。而我自已怠慢懶惰,加上不懂得法律知識,因此錯失各方群策群力的寶貴機會。
下午四點,由郭吉仁律師陪同,我第一次親炙了高俊明牧師的人格風範。長老會總部也為著英伸的救援工作暫時停止了進行中的會議,由郭吉仁律師提出募款 250 萬的構想。我們募款的主要目的是,用愛、寬容與赦免來撫恤彭家苦主,並且幫助生命流離的原住民解決都市生活的調適問題。這一次募款行動,高俊明牧師當場慨然同意,並且允諾由長老會總部發動教友們募捐。「這是一件令人疼惜的悲劇,同時,我們也必須以同樣疼惜的愛去照亮彭家苦主 … 。」高俊明牧師說。
高牧師也建議我們趕緊去找天主教總部的馬天賜神父。他說:「湯英伸就像是馬神父的孩子一樣。這兩天,他正四處奔走!」
我們討論的另一項議題,則是推荐羅榮光牧師、馬天賜神父和邱晨三名代表,今天晚上前往彭家苦主去慰問。因為,羅榮光牧師曾經向我表示:「希望取得彭家苦主的電話和地址,願意長期照顧他們的心靈。」於是,募款和慰問的工作,同時展開進行。
我並不是有信仰的教友。但兩天的焦慮,失望當中,我深深的感到宗教帶給絕望的人最大的安慰。尤其是光復 40 年來,只有教會真正照顧了原住民的心靈和窘困的生活。這一點,台灣的學界和文化界恐怕是要汗顏的。
見到馬天賜神父,他也滿口答應了,但募款工作必須請示中國天主教團主席單國璽。單國璽主席因公務出差到花蓮,由陳映真以電話報告詳細情形而獲得允諾。單國璽說:「用愛與赦免來療癒這個傷痛,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如果他們還覺得我的名字可以用得上,我是答應的 … 。」
焦慮、沉默、等待、企盼
大雨滂沱。台北街頭的社會各個角落裡充滿著人的溫暖與愛。短短的兩天當中,「我們具體感受到某種激勵人心的新的東西!」陳映真握緊郭律師的手,反覆地說著。這兩位人權鬥士,終於在不同的人權崗位上增進了彼此間更深刻的友誼。同時,我們也為著天主教和長老會的正義合作,感到萬分激動和喜悅。
下午 6 點,人間雜誌同仁恰恰好正忙著趕工作業,開會,打電話聯絡海內外作家學者,並邀集聯名簽署。不料,卻接到三通電話。電話裡說:「總統府來的消息,湯英伸已經沒有希望!」
編輯室內,大家都沉默了。
這幾天,我們已經忍受慣了起起落落的變化。但手頭上的工作卻怎麼也進行不下了。如果,湯英伸終究無法免於一死。那麼原訂的募款計劃必然受到一定的影響。這瞬息萬變的景況,我們在道義責任上必須向郭律師、單國璽主席、高俊明牧師提出說明和報告。否則,明天又將是如何的後果?
電話鈴響 –– 「好消息。彭家苦主明天早上 9 點願意召開記者會,公開向社會宣佈:他們願意赦免、原諒湯英伸 … 。」邱晨在電話裡激動地說著。這個令人悲喜交集的消息,使我震動。但我怎麼啟口,告訴邱晨:「英伸沒有希望了 … 。」
湯伯伯仍然苦守在南國飯店。中國時報記者明立國和何金山正陪著他聊天。
馬神父、郭律師、邱晨、羅榮光牧師、陳映真和幾位天主教修女,在編輯室內舉行最後一次的會議。大家仍然決定照著原訂計劃進行:「郭律師明天一 早去提款 50 萬,長老會也提款 50 萬,先湊足 100 萬元給彭家苦主。」這是初步的決議。然而,坦白地說,大家的心情相當沉重,竟也不再那麼理會總統府來的消息。這時,我向列席者報告四家報社傳來的最新消息:「大華晚報今晚發佈新聞,湯英伸的非常上訴已經被法務部駁回。聯合報和中國時報記者今天去採訪的結果,表示法務部沒有作任何公開性的透露,並表示明天開會再審。民眾日報記者則表示,非常上訴可能沒有希望!」
另一位年輕導演朋友則打電話來說:「影劇圈子的消息透露,明天清晨 5 點鐘,湯英伸在土城看守所執行槍決!」
我們商議的結果,判斷最後這個消息可能是錯誤的。不論如何,我們總是默忍著焦慮,願意朝著愛與寬赦的方向去設想。我們也信賴著我們的社會有能力去療癒創痛。
不少的朋友都趕到了。擁擠的編輯室,彌漫著一股焦慮和沉默。賴春標、鍾俊陞、李文吉、藍博洲、李三沖、傳島、王智章等人,正圍繞著執行編輯范振國一齊討論,大家會商著如何應變明天的緊急狀況。午夜兩點,賴春標和傳島趕去土城看守所;鍾俊陞負責長庚醫院和彭家苦主的記者會;藍博洲守在雜誌社,負責一切聯絡;李三沖和李文吉陪侍湯伯伯。我負責募款廣告稿的完稿工作。
一切安排,只有最好與最壞的打算。我們祈禱,希望英伸能夠平安地渡過這個夜晚。
我把痛苦獻給你們
5 月 15 日 ,破曉黎明。
風聲,呼赤呼赤地刮著。高聳的圍牆旁邊,三位早醒的老人站在人行道,擺動他們的肢體。鳥聲開始鳴叫,崗哨亭裡,站著一個悚忽、靜止不動的黑影。錄影機的伸遠鏡頭,正從路邊的高樓上,朝下俯拍著土城看守所的內景。時間是清晨 5 點半,突然,第一聲槍聲劃破了冷涼的空氣。悶悶的槍聲,一直傳到對面的遠山,相隔第 38 秒,傳來第二聲槍響 ……
( 4 點半,湯伯母在睡夢中驚醒過來!)
( 5 點,湯伯伯接到一通無聲的電話。)
6 點 40 分。湯伯伯才接到土城看守所打來的電話,他們說:「您的兒子在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請您去領回屍體。」
湯伯伯踉蹌地跑下樓去。
他一不小心,在樓梯口跌了一跤,也不知如何被刮掉了一層皮肉,流著血。不久,他倉惶的影子,消失在清早的台北街頭。我們跑著追他,卻怎麼也追不上了。
他拒絕簽下長庚醫院的捐贈補助費。他為愛兒英伸的純潔的遺志,作最後的掙扎。
「他在裡面 …… 。」
湯伯伯走出殯儀館的冷藏室,喃喃地對我說。
他的手裡,握著英伸最後領洗的聖神十字架。聖體的頭像,曾經被英伸在受刑時的力道扭歪,祂,垂愛著人間流離悲苦的雙手,釘在十字架上。似乎就在這時刻,仍然遺留著愛兒英伸的溫體。
「耶穌,是他臨刑前唯一的親人。」湯伯伯說。
於是,他開始流淚了。他一個人,抹去眼角的淚痕。
第一殯儀館安順廳奏著哀樂,我們的朋友卻獻給英伸一首莫札特的「安魂曲」,黃色小菊花和紫色的花。也有朋友在小紙片上寫下心中的話,心中的叮嚀,陪著英伸一起入土火化。
英伸,你終於可以回家了。前年, 11 月 16 日 這一天,你留書離家出走,在日記上,你說:
假如說得沒錯,這是別人的學校。我只是在校規下生活,沒有權力改變什麼,也不能怪罪任何人。 …… 儘管如此,我還是咎由自取地往火堆裡鑽,明明知道,只能感受到那非常微小片刻的溫暖,旋即又被熊熊的烈火吞噬了。我還是做了。但我相信,上天不會把活路絕滅的。我把痛苦獻給您們 …… 。
你的香爐,無聲無息地燃起了熊熊的火焰。據說,這是你有話要說的徵兆。安息吧,英伸。美麗的故鄉等你回去。
晚上,高神父、陳映真陪同湯伯伯趕到董良駿律師事務所。董律師是本刊的法律顧問,一直堅持英伸合於自首要件,也願意為後續的法律行動做出貢獻。「這是一個律師的職責。」他說,「但最高法院已經判刑定讞,此時此刻,只有法務部最高檢察署可以提起非常上訴的再審權力!」
有沒有「非常上訴」的特別途徑,成為本案最主要的關鍵契機。至於呈請總統予以特赦或減刑?自立晚報記者于智勇說:「當然,總統亦可能依憲法主動行使特赦或減刑。惟就目前狀況判斷,湯英伸尋著非常上訴之途,或有可能。但獲得再審特赦、減刑的機會,則幾乎不可能。」
這兩天,大家的心情起起落落。好幾回,已經瀕於絕望的邊緣,又豁然碰到一線生機。今天晚上,參與救援工作的人員仍然不眠不休地趕工、打字。一份題名為「延緩湯英伸死刑執行申請書」,總共有 120 餘名各界人士聯合簽署,準備明天早上呈給蔣經國總統、李登輝副總統和林洋港院長。申請書上這樣寫著:
「 …… 社會在他自己裡面包藏著許多將來犯罪的萌芽。從某種意義上說,準備犯罪者是社會,個人只是犯罪實行的工具而已。湯英伸的悲劇,又一次讓我們深切地吟味了這個犯罪的社會要因論,哀恫震畏者良深。
其次,就法律觀點而言,各種證據都顯示湯英伸投案的經過,完全符合「自首」的要件。承辦警員鄭茂成,方直堂,均在調查庭中說明,湯英伸未到案之前,治案單位『只懷疑他是兇手』、『認為他涉嫌重大』。查民國 20 年上字第 1721 號判例:涉嫌人投案前,治案單位『雖已知犯罪事實之存在,惟犯罪者為何人並未確知』時,得為自首。
因此,我們台灣原住民九族、台灣原住民知識青年和我省文化界、文藝界、學者、宗教界和新聞界共計 122 人及 6 家雜誌社,不亂唐突,特別悃誠聯名上書。懇切請求鈞座格外再察湯英伸案,採取最急迫措施,延緩迫在眉睫的死刑執行,法外施仁,以謀再議的途徑,一則在當前司法革新聲中見寬厚體恤之仁,再則以消彌民族的怨悱,促進社會的團結,則為國家與民族的大悻了。」
這一夜,我陪在湯伯伯的床側。他睡得比較熟香,但半夜,還是驚醒過來了。
我要使他復活
5 月 13 日 ,早上 9 點鐘。
高神父、莊神父和湯伯伯,三人開車到土城看守所,為英伸作最後的安息彌撒。英伸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在受刑槍決以前,必須接受這個莊嚴的儀式。聖若望福音說: 「凡父交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而到我這裡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凡他交給我的,叫我連一個也不丟失,並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
這是一個肅穆的早晨。晴空下,柵門、崗哨亭,一排排僵冷的牢房,仍然偎依在神的眷顧下,靜靜的矗立著。英伸的本堂神父高英輝特地帶來了一個精緻美麗的十字架,捧在他的手心窩。昨晚,高神父皺著雙眉,告訴我:「對土城看守所,我沒有好印象。因為,我的父親高一生也在那裡被槍決的。」
這幾天,我們沒有絲毫的心情去回憶過去的傷痛記憶。要是有的話,也僅僅在我的內心裡起伏溜轉著 …… 。
今年 4 月 19 日,我從特富野回到台北,初步結束了有關「鄒族三部曲」的田野調查。我漸漸瞭解到,扭曲的吳鳳神話給這個民族帶來鉅大的歷史傷痛。嘉義縣政府投下 1 億 5 千萬元,建設一座華麗的吳鳳廟,卻不肯批准一塊錢貸款給鄒族人自力救濟搞起來的合作農場。甚至,一位郭課員說:「你們有沒有辦法保證不賠?沒有貸款,也沒有看見有人餓死!」
山上,最短缺就是經費。農業凋弊,任何法子都找不到出路。於是,村民採取了自力救濟的行動,卻又遭到層層的打擊、污蔑。但是,我們漢族詩人楊 牧則把吳鳳歌詠成:「阿里山之神/全人類之神」,並說鄒族人「全部/全部都是我接生的孩子。」可是,這一批「被接生的孩子」,究竟淪落到何堪的境地。我們竟罔顧一個民族的尊嚴,去沿襲日本帝國主義所捏造、纂改的吳鳳神話,忍心去讓鄒族的代代子孫生活在「吳鳳鄉」這個地名底下,永不能翻身。
50 年代初期,鄒族又不幸發生一場政治事件。上個世代的鄒族的少壯精英份子,如今,只剩一堆白骨了。我們漢族人從來不能理解這一份民族的哀傷,如何地被鄒人深埋在歷史斷層的深淵裡,現在,我隱隱地感覺,這個曾經讓高神父,湯伯伯年幼時渡過恐怖、震悼和哀傷的記憶,再度復活了。
遺憾我的小說沒有寫完
我衷心地希望:我們的社會如果樂意去瞭解法律以外的各種問題,就必須從這個歷史脈絡上開始。因為,「法律從來就不是自圓而獨立的體系。它來自於社會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函數;同時,它也身負社會文化的使命。」
只有受到屈辱的人,才能默默地吸吮著民族的哀傷與血淚。我們漢族人豈知道,「我們的手曾經是不乾淨的!」這是我 5 次到特富野採訪,給我畢生難忘的教育。鄒族人從來不曾在我面前控訴,「清朝通事吳鳳侵佔我們的土地,詐騙交易買賣,殘殺我們杜家 30 餘名勇士,所以我們才用箭射死吳鳳!」一位杜家人士曾經這樣告訴我,但他的眼神裡,並沒有怨悱。
「怨悱」兩個字,似乎距離英伸非常遙遠。他仍然執意要父親辦理器官捐贈手續。昨晚,他已經寫好了一張最後的遺囑,表示不論如何,希望完成這份心願。
早上, 9 點 40 分左右。獄方警員送進來一份「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書」,請英伸捺下手印查收。下一步,就是等待法務部批准下來的槍決令。英伸仍然像往常一樣,早熟、體貼而憂鬱。他默忍著悲苦,不願意再讓父親難過了。
「有兩名彈吉他的朋友陪伴我,」英伸悠悠地說:「也很遺憾,我的小說沒有寫完 …… 。」
湯伯伯再度奔到林口長庚醫院,補辦英伸的器官捐贈手續。由於困頓失神,再由於良心上操慮著彭家苦主的公平待遇,他累倒了。我看著他吞下 20 幾顆藥丸子,躺在床上,輾轉難眠。
晚上 8 點,高神父和邱晨趕到了。我們初步地放鬆了幾天下來的焦慮,把話題轉回到特富野山上。邱晨提出建議,他說:「下一季梅子成熟時,我們可以休假一個星期,到山上幫忙湯伯伯採收梅子。
因為山上的人工短缺,青年人流向都市裡討生活。這個建議,似乎不失為好的辦法。可遠遠比不上山上人家用「輪流換工」和「集耕集營」的方法,來彌補勞力不足。這種從本土性搞起來的自救行動,使我聯想到,我們校園中讀了滿腦子理論書籍的進步學生,如果他們願意擺脫一切,下鄉去實踐,或許不失為一個全面搞活山地社會的一條路子。
寬赦,使愛得以完成
5 月 14 日 ,早晨 7 點起床。
第一件事,就是去台北車站買報紙。最引起湯伯伯注意的是中央日報一則新聞:「法務部邀集台灣高檢處有關人員,對於湯英伸被判死刑確定一案,正仔細研究全案。法務部表示,若在全案中發現可以提起非常上訴的條件,法務部將指示最高檢察署長石明江提起非常上訴。」
官方報紙發佈的消息,給湯伯伯帶來一份慰藉。至少,死刑執行似乎暫時延緩了。他站在懷寧街口,沉思良久。同時,他也牽掛著鄉公所今天召開的「村代表大會」,負責研考和總務業務的湯伯伯,不得不出席這個會議。因此,湯伯伯表示:「今天必須趕回去開會。」
9 點鐘,高神父趕到旅館來辭行。他也是讀了中央日報的新聞以後,才作此決定。
「這麼做,恐怕不妥吧,倒不如掛一通電話給代表會主席。」我勸阻湯伯伯打消去意。內心裡,卻仔細嚼味著:「昨天晚上,高俊明牧師那邊傳來了樂觀的消息。層次很高、語氣篤定,並且與中央日報今天發佈的新聞,不謀而合。」
「美華報導」雜誌兩名記者來採訪。陳秀惠也打來電話,這幾天,長老會的協助都是靠著她取得聯繫,幫助頗大。她說,「人權律師郭吉仁正試著和你聯絡!」這一年,我陸陸續續地知道,李勝雄律師、蔡明華律師等人,都十分關切英伸的案子。而我自已怠慢懶惰,加上不懂得法律知識,因此錯失各方群策群力的寶貴機會。
下午四點,由郭吉仁律師陪同,我第一次親炙了高俊明牧師的人格風範。長老會總部也為著英伸的救援工作暫時停止了進行中的會議,由郭吉仁律師提出募款 250 萬的構想。我們募款的主要目的是,用愛、寬容與赦免來撫恤彭家苦主,並且幫助生命流離的原住民解決都市生活的調適問題。這一次募款行動,高俊明牧師當場慨然同意,並且允諾由長老會總部發動教友們募捐。「這是一件令人疼惜的悲劇,同時,我們也必須以同樣疼惜的愛去照亮彭家苦主 … 。」高俊明牧師說。
高牧師也建議我們趕緊去找天主教總部的馬天賜神父。他說:「湯英伸就像是馬神父的孩子一樣。這兩天,他正四處奔走!」
我們討論的另一項議題,則是推荐羅榮光牧師、馬天賜神父和邱晨三名代表,今天晚上前往彭家苦主去慰問。因為,羅榮光牧師曾經向我表示:「希望取得彭家苦主的電話和地址,願意長期照顧他們的心靈。」於是,募款和慰問的工作,同時展開進行。
我並不是有信仰的教友。但兩天的焦慮,失望當中,我深深的感到宗教帶給絕望的人最大的安慰。尤其是光復 40 年來,只有教會真正照顧了原住民的心靈和窘困的生活。這一點,台灣的學界和文化界恐怕是要汗顏的。
見到馬天賜神父,他也滿口答應了,但募款工作必須請示中國天主教團主席單國璽。單國璽主席因公務出差到花蓮,由陳映真以電話報告詳細情形而獲得允諾。單國璽說:「用愛與赦免來療癒這個傷痛,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如果他們還覺得我的名字可以用得上,我是答應的 … 。」
焦慮、沉默、等待、企盼
大雨滂沱。台北街頭的社會各個角落裡充滿著人的溫暖與愛。短短的兩天當中,「我們具體感受到某種激勵人心的新的東西!」陳映真握緊郭律師的手,反覆地說著。這兩位人權鬥士,終於在不同的人權崗位上增進了彼此間更深刻的友誼。同時,我們也為著天主教和長老會的正義合作,感到萬分激動和喜悅。
下午 6 點,人間雜誌同仁恰恰好正忙著趕工作業,開會,打電話聯絡海內外作家學者,並邀集聯名簽署。不料,卻接到三通電話。電話裡說:「總統府來的消息,湯英伸已經沒有希望!」
編輯室內,大家都沉默了。
這幾天,我們已經忍受慣了起起落落的變化。但手頭上的工作卻怎麼也進行不下了。如果,湯英伸終究無法免於一死。那麼原訂的募款計劃必然受到一定的影響。這瞬息萬變的景況,我們在道義責任上必須向郭律師、單國璽主席、高俊明牧師提出說明和報告。否則,明天又將是如何的後果?
電話鈴響 –– 「好消息。彭家苦主明天早上 9 點願意召開記者會,公開向社會宣佈:他們願意赦免、原諒湯英伸 … 。」邱晨在電話裡激動地說著。這個令人悲喜交集的消息,使我震動。但我怎麼啟口,告訴邱晨:「英伸沒有希望了 … 。」
湯伯伯仍然苦守在南國飯店。中國時報記者明立國和何金山正陪著他聊天。
馬神父、郭律師、邱晨、羅榮光牧師、陳映真和幾位天主教修女,在編輯室內舉行最後一次的會議。大家仍然決定照著原訂計劃進行:「郭律師明天一 早去提款 50 萬,長老會也提款 50 萬,先湊足 100 萬元給彭家苦主。」這是初步的決議。然而,坦白地說,大家的心情相當沉重,竟也不再那麼理會總統府來的消息。這時,我向列席者報告四家報社傳來的最新消息:「大華晚報今晚發佈新聞,湯英伸的非常上訴已經被法務部駁回。聯合報和中國時報記者今天去採訪的結果,表示法務部沒有作任何公開性的透露,並表示明天開會再審。民眾日報記者則表示,非常上訴可能沒有希望!」
另一位年輕導演朋友則打電話來說:「影劇圈子的消息透露,明天清晨 5 點鐘,湯英伸在土城看守所執行槍決!」
我們商議的結果,判斷最後這個消息可能是錯誤的。不論如何,我們總是默忍著焦慮,願意朝著愛與寬赦的方向去設想。我們也信賴著我們的社會有能力去療癒創痛。
不少的朋友都趕到了。擁擠的編輯室,彌漫著一股焦慮和沉默。賴春標、鍾俊陞、李文吉、藍博洲、李三沖、傳島、王智章等人,正圍繞著執行編輯范振國一齊討論,大家會商著如何應變明天的緊急狀況。午夜兩點,賴春標和傳島趕去土城看守所;鍾俊陞負責長庚醫院和彭家苦主的記者會;藍博洲守在雜誌社,負責一切聯絡;李三沖和李文吉陪侍湯伯伯。我負責募款廣告稿的完稿工作。
一切安排,只有最好與最壞的打算。我們祈禱,希望英伸能夠平安地渡過這個夜晚。
我把痛苦獻給你們
5 月 15 日 ,破曉黎明。
風聲,呼赤呼赤地刮著。高聳的圍牆旁邊,三位早醒的老人站在人行道,擺動他們的肢體。鳥聲開始鳴叫,崗哨亭裡,站著一個悚忽、靜止不動的黑影。錄影機的伸遠鏡頭,正從路邊的高樓上,朝下俯拍著土城看守所的內景。時間是清晨 5 點半,突然,第一聲槍聲劃破了冷涼的空氣。悶悶的槍聲,一直傳到對面的遠山,相隔第 38 秒,傳來第二聲槍響 ……
( 4 點半,湯伯母在睡夢中驚醒過來!)
( 5 點,湯伯伯接到一通無聲的電話。)
6 點 40 分。湯伯伯才接到土城看守所打來的電話,他們說:「您的兒子在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請您去領回屍體。」
湯伯伯踉蹌地跑下樓去。
他一不小心,在樓梯口跌了一跤,也不知如何被刮掉了一層皮肉,流著血。不久,他倉惶的影子,消失在清早的台北街頭。我們跑著追他,卻怎麼也追不上了。
他拒絕簽下長庚醫院的捐贈補助費。他為愛兒英伸的純潔的遺志,作最後的掙扎。
「他在裡面 …… 。」
湯伯伯走出殯儀館的冷藏室,喃喃地對我說。
他的手裡,握著英伸最後領洗的聖神十字架。聖體的頭像,曾經被英伸在受刑時的力道扭歪,祂,垂愛著人間流離悲苦的雙手,釘在十字架上。似乎就在這時刻,仍然遺留著愛兒英伸的溫體。
「耶穌,是他臨刑前唯一的親人。」湯伯伯說。
於是,他開始流淚了。他一個人,抹去眼角的淚痕。
第一殯儀館安順廳奏著哀樂,我們的朋友卻獻給英伸一首莫札特的「安魂曲」,黃色小菊花和紫色的花。也有朋友在小紙片上寫下心中的話,心中的叮嚀,陪著英伸一起入土火化。
英伸,你終於可以回家了。前年, 11 月 16 日 這一天,你留書離家出走,在日記上,你說:
假如說得沒錯,這是別人的學校。我只是在校規下生活,沒有權力改變什麼,也不能怪罪任何人。 …… 儘管如此,我還是咎由自取地往火堆裡鑽,明明知道,只能感受到那非常微小片刻的溫暖,旋即又被熊熊的烈火吞噬了。我還是做了。但我相信,上天不會把活路絕滅的。我把痛苦獻給您們 …… 。
你的香爐,無聲無息地燃起了熊熊的火焰。據說,這是你有話要說的徵兆。安息吧,英伸。美麗的故鄉等你回去。
謝謝瑋菁
回覆刪除棄養兒童記錄片
http://cwlf.pixnet.net/blog/post/3618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