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家儀竹筠巧云雯秀亞捷柏源-採訪(三)

報導文學之第二次採訪
時間:113
組員:曲家儀、黃竹筠、王巧云、王雯秀、陳亞捷、邱柏源
採訪員:曲家儀、黃竹筠、王巧云、王雯秀、陳亞捷、邱柏源
採訪實錄:

    上一次阿姨說到越南小姐都喜歡嫁給華僑於是我們一次確定阿姨嫁來台灣的原因,答案和之前一樣,是因為好朋友介紹的。再加上那時候的越南女孩都夢想可以嫁到國外,覺得國外的生活比較好,電影裡的台灣風景也十分繁華、美麗但是真的嫁過來之後發現有落差,沒有想像中的好。嫁來台灣那麼久了,還是要自己去工作才有收入,不像越南總是丈夫出去工作,女人在家,總覺得台灣的男生會取國外的女生是因為在台灣找不到對象阿姨說,甚至有的人嫁過來是賺錢來養老公的。而他現在是自己自願出來工作的,不是丈夫逼迫或要求的,
丈夫的行業是工廠的員工,休假的時候也會來陪伴她工作,但似乎幫不上甚麼忙(因為阿姨說老公是來幫忙喝的!) 嫁來台灣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了,所以這段婚姻是自己作主,阿姨覺得如果父母還在的話,或許就不會嫁到台灣來了
    父母都不在了,所以在那少數幾次回越南的時候,住在大姊家,回去的時候都去一一拜訪兄弟姊妹,因為城市很小,所以就算是逐一拜訪也不會太麻煩回越南時不常待在家,大都出去玩最常做的活動是唱歌,因為真的很便宜。在台灣也會有同鄉或朋友的聚會,可是就是很少出席。信仰是佛教,所以初一、十五以及農曆七月都會吃素。
文化方面
    越南的穿著和台灣沒有太大的差異,但越南四季炎熱,所以大家穿小可愛居多。特別的衣服是開高衩的白色旗袍、長衫。越南婚姻自主,不需要媒人,只有嫁到國外的時候才需要,阿姨覺得自己的兒子不需要再去研習越南的文化,學台灣和廣東話就好。因為越南文化只有在越南才用的到(地域性) ,廣東話至少還可在廣東或香港流通,兒子回越南的時候也多半待在家裡,家裡也都使用廣東話,所以實在沒甚麼學越南文化的必要,未來也不希望兒子會到越南發展或工作,在台灣就好
    我們問了:覺得台灣文化哪裡比較無法接受?阿姨覺得台灣的葬禮都把屍體放很久,或者是會找人來哭喪。但是在越南不會,至多放個三到五天就會趕快處理掉台灣年輕人談戀愛分手的時候都會打打殺殺,越南不會,越南的年輕人分手的時候都很低調,因為覺得很丟臉,但是這也代表台灣社會比較開放對於越南文化就覺得還好,沒甚麼不能接受的地方
-------------------採訪心得: 
曲家儀
        這個禮拜有一個小小的突破,就是我們問了阿姨,在嫁來前與嫁來後,心境上是否有落差。而阿姨的婚姻是透過好朋友介紹的,她也曾說過,那種感覺就像我們一般的台灣女生想嫁去國外的心情一樣,是期待的。
        
而嫁來之後也感受到了與期望有些不符合的落差,她說,嫁過來才感覺到也許她們是在家鄉找不到才往國外找。而在越南,男生出門工作為了養妻子小孩,而在台灣,阿姨才了解到自己也必須外出工作才能糊口。

        
就阿姨的感覺來說,夫妻倆感情應該算和諧,她說先生假日時會來幫忙,還開玩笑的說他都在幫忙喝果汁而阿姨也提到,並不會特別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越南的語言及文化,原因是他覺得區域太小,沒有太大的收穫。



        
而對於台灣的文化,阿姨覺得五子哭墓或遺體等到頭妻才下葬是很特別的習俗
而台灣及越南的年輕情侶開放度也不盡相同 ,台灣顯得開放 。而越南顯得低調 ,阿姨的心態也滿正向的,似乎也沒有太大的不習慣或非好感。

黃竹筠
父母都已經不在了,卻願意選擇離鄉背井來台灣,是抱持著多高的期望而踏入這片未知的土地,但希望落空了。但面對著樣的現實,他不是怨天尤人,阿姨自願出來工作,只為了讓家境好一些,讓孩子過得好一點。面對不同的文化差異卻可以學習接受,入境隨俗;而不是排斥、抱怨。很有包容力。
      對於文化學習這方面卻很有前瞻性也很務實。學以致用,用不到的話又何必浪費寶貴的時間。
王巧云
  現實總是殘酷的。小時候看到電視,國外的高樓大廈多好哇!台灣人感覺都很有錢阿!生活過得很好!這是阿姨對台灣的第一印象,以至於後來人家問她嫁不嫁來台灣,她不猶豫的就答應了!怎麼也沒想到,事實卻不是這樣……。來到台灣還得幫忙賣果汁負擔家計,阿姨說是她自己想出來的,賺多點錢好讓兒子能有更好的環境!父母真偉大啊!不過我想阿姨的婚姻不全是不幸福的吧!至少偶爾還會看到她先生來幫她的忙!阿姨說只有她先生工廠放假就會來陪她,感覺不像是之前中國新娘嫁來台都遇到的壞老公,希望下次能問到婚姻或是婆媳問題!
  總覺得阿姨的生活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她希望兒子留在台灣發展就好,不用學越語,更不用回越南,但阿姨自己回越南總是快樂的,下此也想問問阿姨嫁過來會不會後悔……,畢竟在越南的華人是過得比較好的阿!結婚後幾乎不工作
王雯秀

       
採訪那天的前一天晚上,我陷入失眠,所以當組員們在採訪時,我已經有點小遲到了。
       
因為這學期修了廣告文案,又聽了阿姨敘述越南當地對台灣的憧憬,內心覺得只要是好的包裝,經過渲染與宣傳,就會在人們的心中慢慢的、淺移默化的造成一些影響。想起朋友曾經去過紐約回來,我向他說了電影中的紐約市感覺很氣派很摩登的,是不是就像電影中那樣令人嚮往?我朋友一臉哪是那樣的說:又髒又臭,哪有電影拍的那樣好看。使心中的紐約破碎瓦解。經過廣告或是耳語,我們得到的資訊,只是對方想要給我們資訊。
        像我的小姪女,雖然在中部長大,假日才回北部與表姊夫家團聚,但因為身邊的環境漸漸的多用國語講話,較少用台語交談,因此小時候剛開始學會說話時,小姪女還曾一度拒絕講台語。只是小小的地域性差異,就可以造成言語上的差異,更何況是台灣和越南再加上當地華僑,三個文化獨立卻又並存相融,但也只有自己認同的文化,才會去傳承和教育下一代。雖然我們仍然不了解越南文化,但從阿姨對教育小孩文化上的取捨,就可以知道在阿姨心中,是比較不認同越南文化的。

邱柏源

     這次訪問阿姨,有提到嫁來台灣前後的心情。其實和大多數台灣女性嫁到歐美外國人一樣,對歐美地區的生活都充滿憧憬,不過實際上嫁過去之後才發現在國外的生活跟當初想的不太一樣,甚至有很大的落差感。東南亞新住民來台灣也是相同的,在過來之前總是對台灣的生活環境以及家庭經濟抱著期待,待了一段時間之後才覺得跟自己的想像不符合,有些新住民還會覺得原本的生活還有家鄉比台灣好。阿姨就是這樣,她在嫁來台灣前原本認為可以過好日子,雖然不是很富有但基本生活開銷沒問題,不過阿姨之後發現自己也必須負擔家計,所以才開了這間果汁店。
    阿姨這次也提到了治安問題,她說越南的治安還有人情比台灣好。在越南,如果出了事,例如車禍等等,大家都會很熱心幫忙;可是在台灣卻不一樣,台灣    人能不管就不管,阿姨就說之前曾聽到外面有吵架聲,她老公卻叫她不要管太多。
    還有,阿姨覺得台灣恐怖情人很可怕,一分手就會殺掉對方。她說在越南分手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會盡量不要讓大家知道,可是台灣人卻會騷擾甚是傷害對方,這是她很難想像的。

 陳亞捷

       
我們這一次對阿姨來到台灣的原因再做一次探討,阿姨的答案跟上次一樣是經由朋友介紹,只不過我們有多問了一些對台灣憧憬的想像,阿姨說,他們在電影裡面看到台灣五光十色,風景優美,總覺得台灣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所以經由朋友介紹才會來這邊,不過,到了台灣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並了解到原來台灣男性娶外籍新娘多半是因為他們在台灣找不到適合的對象,在台灣,不僅老公要出門工作,老婆也要打一些小小零工才能維持生活開銷,越南一律都是由老公出們工作老婆在家帶小孩的。阿姨說他現在出來賣果汁是他自己想要出來工作的,一方面是補貼家用,一方面是在家裡也不知道要幹嘛。阿姨的丈夫是工廠的員工,休假的時候也會來果汁攤幫幫忙。
      
阿姨說她的婚姻是自己決定的,因為父母都不在了。阿姨笑著跟我們說「如果父母還在的話,我或許就不會嫁來台灣了。」我們問阿姨會不會讓小孩學越南話?阿姨說,他覺得沒有必要,因為以後根本用不太到,只會讓他學廣東話,並且廣東話還是有一定得使用率,不像越南話只有在越南才用的到。以後也希望小孩可以在台灣發展。
 


1 則留言:

  1. 關於信任,請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720802.shtml

    文化認同問題,阿姨為何選擇放棄母國文化,而讓自己小孩學習異國文化,請上課提出討論。

    情侶分手文化,亦可以討論。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