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第二次訪問與經過

第二次訪問與經過

組員:唐轉英、吳宇袖、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洪聖喻



10/25  (四)   13:30 ~ 15:00

參與人員:唐轉英、吳宇袖、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地點:全人村四樓休憩區
討論內容:
1.確定明天訪問主軸:切入劉姊姊平時的生活面
 →明天仍以聊天為主,不過會聊得更深入一些
2.確認是否可以給我們錄影?
3.問看看是否可以去姐姐的工作地點(永和豆漿)和家裡看看?
 →去工作地點的次數盡量可以多一點,和裡面的阿姨們熟捻後方便訪問
 →去家裡的時間和次數尚待商榷
4.拍攝方向:想走"溫馨"路線為主
5.討論拍攝器材:同時錄影和錄音(為避免錄影出來雜音過重或是聽不清楚對話內容)
 →相機、手機、V8、錄音筆、無線麥克風、小蜜蜂…
6.打電話向劉姊姊確認明天見面的時間和地點
 →確認為家樂福中壢店,下午2:30在門口見面
  (我們的地點都以劉姊姊方便為主,時間則是我們下午可以的時間劉姊姊幾乎都可以配合)



10/26  (五)  14:45~16:30

參與人員:唐轉英、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洪聖喻
地點:家樂福中壢店B1伯朗咖啡館
討論內容:第二次見面又更熟悉彼此了

這次見面,我們又更熟悉對方了!劉姊姊真的很親切,當我們詢問她是否願意給我們拍攝時,她很樂意的點頭答應,我們又詢問她:這項作業有可能會問到比較深入一點的問題,家庭、工作…劉姊姊表示沒問題的,願意配合我們。同時也告訴我們:這種作業只訪問她一個人是不夠的,應該從多方面切入,也願意介紹一、兩位她的好友們讓我們訪問!


第二次問答經過

Q:姊姊喜歡吃、喝甚麼?不喜歡的呢?

A:(正好在攪拌咖啡)我喜歡咖啡,不過我喜歡不要加糖的,幾乎每天都要喝一杯。(還說下一次給我們帶越南的三合一咖啡,那是姊姊喝過最好喝的)
最喜歡吃菜,甚麼菜都喜歡,一餐飯裡面沒有菜就不吃了!不過我不太挑食…硬要說的話應該是肉吧,對肉沒有多大的興致,所以我媽小時候都叫我菜蟲!(笑)一般我都喜歡到黃昏市場買菜。

Q:平常壓力大的時候都怎麼放鬆壓力?

A:我喜歡親近大自然,壓力大的時候就去山裡走走或是海邊散步…我偶爾還喜歡去逛IKEA。

Q:那姊姊最怕甚麼?

A:水蛭…我連現在壓力大的時候都會夢到…(開始形容水蛭長甚麼樣子)

Q:越南便利商店多嗎?

A:和中國一樣,便利商店不多,幾乎都是雜貨店。

Q:來台灣有去吃過速食店嗎?

A:(搖搖頭)因為我不喜歡一堆肉…。倒是越南沒有麥當勞只有肯德基,不過肯德基的單價對一般越南人來說都偏貴,所以也不怎麼去吃。

Q:會不會不習慣台灣過年過節?

A:其實越南和台灣的節慶是一樣的,只是活動和吃得不太一樣;像我們過年吃粽子(南北越的粽子還長不一樣)在越南,重視的是“過節的意義”並不是“吃什麼”。
 
Q:現在的生活重心?

A:工作!(很開心)也是工作後才發現學歷並不是絕對的。

Q:姊姊大學是讀甚麼科系?

A:(想了一下)用中文來說就是"報紙採訪"這一類的…有點像新聞系,大學的時候也學過怎麼寫新聞,也曾和報社合作過。不過我大二因為家裡的情況就肄業了,來台灣工作…

Q:為什麼願意讓我們採訪?

A:因為我很好奇台灣的大學生是甚麼樣子!對任何事都要保持好奇心、要有熱忱,這樣的學習才會有繼續的動力。 而且我也想多認識其他人。

Q:可以去你的工作地方拍攝採訪嗎?

A:採訪的話我想他們(其他同事)應該是沒問題,可以問看看。要拍攝的話只要跟我說一聲就可以了!(我們預計下禮拜三早上去早餐店)

Q:在你眼中的我們是甚麼樣子?

A:很快樂,感覺比較單純。我們那裏的大學生看起來就像社會人士,很老成…。我們那裏大學的壓力和中國那裏比較像,因為大學不多,能考上的人也不多。不過看你們這樣,為你們開心,這樣子很幸福!

Q:不介意的話我們可以採訪你丈夫嗎?

A:我覺得他不太願意像這樣和大家坐下來慢慢聊,他會覺得浪費時間…可能平常工作就滿忙得(丈夫是和弟弟一起經營一家印刷廠)。不過你們想知道一些我們之間的事情我還是可以回答你們的。

Q:和丈夫怎麼認識的呢?

A:我二十歲來台的時候和他認識的,之後就一直有保持聯絡,三年前結婚。他和我相差十三歲。


姊姊每次都很熱情的回答我們問題,也開心的和我們聊天。她丈夫知道他與我們會面的事情,不過這也就這麼一句帶過去。姊姊也告訴我們一些人生經驗:人要有目標的活著,不管處在哪一個階段,如果沒有給自己一個方向,會沒有前進的動力。她覺得,大學生最好能去打工,畢業後才不會那麼不適應。

我們之後的問題預計朝向:

家庭部分:與老公的相處?生孩子的事情?與婆家相處情況?自己父母對於這段婚姻的看法?為何願意與現在的丈夫在一起?現在的房子是租的還是買的?

法律部分:台灣法令上有沒有甚麼限制的地方?有沒有健保?

其他:怎麼看待"仲介"這種東西的存在?來台兩次的目的?對未來的規劃?



 

1 則留言:

  1. 很好
    已經採訪兩次了

    他說的對
    是需要多一點人
    這次討論的東西似乎仍太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