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群:台灣遊手好閒的青壯年。
想傳達給社會的理念:外籍新娘在台灣辛苦工作,克服了重重考驗與關卡,只希望能趕快賺到一筆錢,可以讓自己在異地生活下去、繳清來台灣的高額借款、寄錢回去給家人…
反觀我們現在的社會,聽到的不是靠爸(媽)一族、啃老族,不然就是在家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從沒想過自己拿得出甚麼樣的條件給別人,只希望老闆可以給自己多少薪水。
我們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從外籍新娘的生活故事和工作態度來讓現在一味說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和不停強調社會高失業率卻又不願彎下腰苦幹實幹的人們,有另外一種想法,更積極的、正面的力量!
可能會出現的畫面:
1.辛勤工作
2.大學生頹廢貌
(3.新聞畫面)(看情況需求再決定是否要放進來)
4.履歷表(分新
5.專家
6.她家裡
7.學語言時
8.與大自然相處
10.喜歡台灣的什麼?社會對新住民的歧
11.教導其他越南人一同說中文
目前順序:
1(如何點出身分可藉由與客人對話得知)→9(也許是買東西時不會說,或是想看病卻不知道怎麼辦…)→7(會在咖啡館、公園、學校教室這幾個地方切換場景)→4(想找份工作,遇見好心的老闆娘)→第一次工作收
(目前討論進度到這邊)
如果要對比,是不是應該多著墨人家用心的態度,努力的背影?
回覆刪除與大自然相處跟這有何關係?
喜歡台灣的什麼?社會對新住民的歧視是如何看待? 這兩個議題跟你們的主題相關嗎?如果是,你們怎麼去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