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員:唐轉英、吳宇袖、洪聖喻、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日期:12月12日 地點:永和豆漿大王
參與人員:楊采晨、宋思慧、唐轉英
紀錄:今天主要拍攝姊姊的工作樣子與同事們的互動情況,中間發生了點小插曲,肇因於溝通不良,不過此情況隨即得到解決,我們也獲得了另一位同事阿姨對姐姐的看法。
以下簡短紀錄:
我:阿姨與姊姊共事多久了?
姨:兩、三年了!
我:阿姨對姐姐的第一印象是甚麼?
姨:負責任、上進。
我:阿姨與姐姐相處到現在,有甚麼看法嗎?
姨:認真、努力,對人親切。
我:阿姨覺得姐姐有甚麼缺點嗎?
姨:恩…就是有點像男生的個性。
我:阿姨可以說明一下甚麼是男生個性嗎?
姨:就是太好強啦,像是完美主義者。
我:阿姨有甚麼事情可以舉例一下嗎?
姨:像是她工作上要求盡善盡美,所以現在才能這麼快升上管理階層。
我:姐姐會說台語嗎?
姨:會的,但她堅持要說的很好,所以在你面前都不怎麼講。
我:阿姨有看過姐姐的家人嗎?
姨:有啊!她的丈夫是幫我們公司印報表的,她的公婆也有特地來早餐店看她。看他們聊天的樣子,她的公婆應該很疼她。
日期:12月14日 地點:姐姐家
參與人員:唐轉英、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紀錄:
今天主要是想看看姊姊的生活情形,順便品嘗姊姊說了好久的私房越南菜。我們陪姊姊一同燒菜,吃了一頓很美好的午餐。也和姊姊聊到平時的休閒活動,看到姊姊自己做的手工藝品和她畫的圖;姐姐也告訴我們她閒暇時會看電視中文,她覺得連續劇是很棒的學習教材,因為夠生活化。她也給我們看了一本小小字典,她說她邊看電視邊對照著看。同時我們也補拍了一些鏡頭,大幅增進了進度。
日期:12月21日 地點:中北黃昏市場、米拉貝爾咖啡廳
參與人員:唐轉英、吳宇袖、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紀錄:
因為我們想要更多方面的了解姐姐在台灣的生活狀況以及平時生活習慣,所以我們陪她逛了一趟市場。也同時問姊姊當初來台灣時是否適應台灣的買賣狀況。後來我們就與姐姐聊了一些關於她未來的計畫,以下簡短紀錄:
我:姊姊看你那麼喜歡小孩子,為什麼不自己生一個呢?
姊:我想做好全部的準備,等生活安定一點,再生小孩。但我希望能在35歲之前。
我:姊姊未來有甚麼計畫?
姊:恩…(以下保留)
我:姊姊會討厭現在的工作嗎?
姊:不會啊!既然是自己選擇的,就要甘願的接受。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2012/12/18 第七次會議紀錄
組員:林恩如、林佳君、謝孟婷、林逸嵐、姜昀、何沁庭
分工:
分工:
訪問新住民:林恩如、林佳君、林逸嵐、謝孟婷、姜昀、何沁庭
會議記錄編輯:林恩如
這次我們只有拍攝阿姨工作的過程,因為之前已經問了許多問題,該要的素材也幾乎拍攝完畢了,我們預計這星期四要去訪問雇用阿姨的老闆娘。這周末會去訪問婦女中心的人,打算下禮拜開始剪輯影片!希望可以藉由提早剪輯影片,而提早發現問題。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訪談紀錄
出席組員:賀稚閎, 楊英杰, 張雅涵, 林冠蓁,劉德容
以下為我們新找到的採訪對象以及採訪內容
梅亭燒烤阿姨的朋友
阿姨的這位朋友之前在紡織廠工作,但是現在在泰式餐廳工作。
Q:為什麼想來台灣?
A:一開始是來先到台灣來玩的,後來才是來工作的
Q:怎麼會認識梅亭的阿姨呢?
A:因為看到是同鄉的也說著泰國話,覺得很親切,所以才會認識
Q:來台灣工作時,是否曾經被台灣人用不好的眼光看待或是有任何不愉快的經驗嗎?
A:(笑)有一點點,有時候去上班會碰到其他人看我是外國人,就會說一些不好聽的話語。但是因為一開始來台灣的時候聽不懂,所以也就不理會。後來漸漸聽得懂國語,就此之後只要遇到較不友善的對待時,就會直接辭職不做了。
覺得台灣人還不錯,但也有遇過沒有禮貌的台灣人。但是因為時間太久了,所以忘了那個台灣人做了什麼。
Q:在台灣是否有家庭生活?
A:有,生活普通。爸媽在泰國沒有一起來台灣,起初是和老公一起住的,但是他後來過世了,所以現在是與朋友一起同住的,沒有任何小
孩。在先生過世後就沒有與先生的其他親戚聯絡了,而在先生過世之前,也鮮少聯絡,因為先生的父母都在中國大陸,並沒有跟著一起來台。
Q:阿姨在台灣沒有親人,不會想直接回泰國嗎?
A:不會,但是偶爾會回去看看家人,然後就回來台灣
Q:阿姨是怎麼學會中文的?
聽久了之後就會說了,但是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其他都不會,也看不懂。
沒有在台灣讀書,一開始老公有問要不要去讀書學中文,但是我選擇工作,所以沒有去,現在後悔了!
Q:阿姨有台灣身分證嗎? 為何不選永久居留證?
我有身分證,不選擇永久居留證是因為要上班
Q:是怎麼與先生認識的?
A:因為表姊先來台灣,之後透過表姊的朋友才介紹先生和我認識
Q:那時,先生在做什麼工作?
A:在中原大學上班。以前先生是在中國當兵的,是退役後才來台灣生
活。一開始與先生住在中原大學附近,但先生過世後便將房子賣掉,搬到其他地方住。
Q:與現在室友是怎麼認識的?
A:是以前在紡織工廠一起工作所以認識的
Q:有認識到比較好的台灣朋友嗎? 在哪認識的?
A:有,在上班的場合認識的
Q:為何想在餐廳(現職)裡工作?
A:因為現在的工作很不好找,而且離開紡織工廠也有一段時間了。然後現在的工作是透過朋友介紹來的,所以就去了。對於現在的工作覺得還好
Q:阿姨只跟桃園比較熟而已,但是阿姨的中文很好,為何不試著去其他地方玩?
A:不敢,雖然喜歡逛街什麼的,但不會自己一個人去台北等其他地方逛街
另一位朋友─現年24歲
這一位是阿姨的新朋友,她是我們中原大學校門口的印東印西影印店老闆的弟媳 。
Q:姐姐從泰國哪裡來的?
A:從泰國南部的鄉下來的
Q:是怎麼與現在的先生認識的?
A:因為先生去泰國兩年,某天陪受傷的朋友到醫院去,湊巧我是在那邊醫院櫃台工作的,所以才會認識
Q:先生對你怎麼樣? 家裡有其他人嗎?
A:先生對我很好,現在和公公婆婆及先生的哥哥,及哥哥的太太住一起。
Q:對台灣印象怎麼樣?
A:台灣很好也很漂亮,台灣人對人也很友善
目前拿的是居留證,因為剛嫁到台灣才一個月而已。但是已經先在泰國結婚了,是在懷胎第四個月的時候和先生一起到台灣來的。現在小孩已經出生兩個月了。
以下為我們新找到的採訪對象以及採訪內容
梅亭燒烤阿姨的朋友
阿姨的這位朋友之前在紡織廠工作,但是現在在泰式餐廳工作。
Q:為什麼想來台灣?
A:一開始是來先到台灣來玩的,後來才是來工作的
Q:怎麼會認識梅亭的阿姨呢?
A:因為看到是同鄉的也說著泰國話,覺得很親切,所以才會認識
Q:來台灣工作時,是否曾經被台灣人用不好的眼光看待或是有任何不愉快的經驗嗎?
A:(笑)有一點點,有時候去上班會碰到其他人看我是外國人,就會說一些不好聽的話語。但是因為一開始來台灣的時候聽不懂,所以也就不理會。後來漸漸聽得懂國語,就此之後只要遇到較不友善的對待時,就會直接辭職不做了。
覺得台灣人還不錯,但也有遇過沒有禮貌的台灣人。但是因為時間太久了,所以忘了那個台灣人做了什麼。
Q:在台灣是否有家庭生活?
A:有,生活普通。爸媽在泰國沒有一起來台灣,起初是和老公一起住的,但是他後來過世了,所以現在是與朋友一起同住的,沒有任何小
孩。在先生過世後就沒有與先生的其他親戚聯絡了,而在先生過世之前,也鮮少聯絡,因為先生的父母都在中國大陸,並沒有跟著一起來台。
Q:阿姨在台灣沒有親人,不會想直接回泰國嗎?
A:不會,但是偶爾會回去看看家人,然後就回來台灣
Q:阿姨是怎麼學會中文的?
聽久了之後就會說了,但是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其他都不會,也看不懂。
沒有在台灣讀書,一開始老公有問要不要去讀書學中文,但是我選擇工作,所以沒有去,現在後悔了!
Q:阿姨有台灣身分證嗎? 為何不選永久居留證?
我有身分證,不選擇永久居留證是因為要上班
Q:是怎麼與先生認識的?
A:因為表姊先來台灣,之後透過表姊的朋友才介紹先生和我認識
Q:那時,先生在做什麼工作?
A:在中原大學上班。以前先生是在中國當兵的,是退役後才來台灣生
活。一開始與先生住在中原大學附近,但先生過世後便將房子賣掉,搬到其他地方住。
Q:與現在室友是怎麼認識的?
A:是以前在紡織工廠一起工作所以認識的
Q:有認識到比較好的台灣朋友嗎? 在哪認識的?
A:有,在上班的場合認識的
Q:為何想在餐廳(現職)裡工作?
A:因為現在的工作很不好找,而且離開紡織工廠也有一段時間了。然後現在的工作是透過朋友介紹來的,所以就去了。對於現在的工作覺得還好
Q:阿姨只跟桃園比較熟而已,但是阿姨的中文很好,為何不試著去其他地方玩?
A:不敢,雖然喜歡逛街什麼的,但不會自己一個人去台北等其他地方逛街
另一位朋友─現年24歲
這一位是阿姨的新朋友,她是我們中原大學校門口的印東印西影印店老闆的弟媳 。
Q:姐姐從泰國哪裡來的?
A:從泰國南部的鄉下來的
Q:是怎麼與現在的先生認識的?
A:因為先生去泰國兩年,某天陪受傷的朋友到醫院去,湊巧我是在那邊醫院櫃台工作的,所以才會認識
Q:先生對你怎麼樣? 家裡有其他人嗎?
A:先生對我很好,現在和公公婆婆及先生的哥哥,及哥哥的太太住一起。
Q:對台灣印象怎麼樣?
A:台灣很好也很漂亮,台灣人對人也很友善
目前拿的是居留證,因為剛嫁到台灣才一個月而已。但是已經先在泰國結婚了,是在懷胎第四個月的時候和先生一起到台灣來的。現在小孩已經出生兩個月了。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活水教會的訪問紀錄
活水教會的訪問紀錄
時間:12月01日(六) 14:30-17:00;12月08日(六) 15:00-18:00
地點:活水教會 桃園市延平路27號3樓
參與者:劉育汝、蘇郁琁、劉映宜
紀錄:劉育汝
編輯彙整:劉育汝
目的:訪問活水教會中的外籍配偶們,以探討他們學習中文的過程與衍伸的各種生活問題為主體。
內文:
此教會的人皆是從印尼來台學習中文者或是嫁來台灣者,他們在星期六與星期天時,都會舉辦諸多活動,星期一到星期五是他們上中文課或是工作的時間,較不方便,所以我們與他們約在星期六下午的時間做採訪。
由於之前他們已有被採訪過的經驗(似乎是印尼地理與生活相關的主題),所以,當聽到我們要做有拍攝影像的採訪並不排斥,甚至在剛開始時,一度以為我們要採訪的主題與他們前一次被採訪的主題相同。
一、12/01第一次的採訪
-訪問重點:初次見面,不過度深入,以熟悉對方為主要目的,不拍攝。
-行前演練會議:
每個人都先早一點到訪談處附近,重新複習與確認各自應負責的部分。
因為是第一次採訪,我們也就沒有太拘泥於一定要詢問到甚麼,但是仍有劃分大致要採訪的主要目標:
1.朋友-覺得台灣人怎麼樣?有沒有台灣的朋友?這個教會對你們來說是怎麼樣的地方?有沒有和其它的教會作聯繫或是一起辦活動?你們的感覺如何?
2.工作-可衍伸到交通問題,如:如何到工作的地方?走路或是搭公車等。
3.食物-買菜、與印尼的不同之處,會不會不適應?吃不下飯?
4.小孩-有幾個小孩?多大了?和小孩子的相處?會不會教小孩印尼文?會不會煮印尼菜給他們吃?
5.天氣-印尼是屬於熱帶的地方,遇到台灣的冬天時,有甚麼感覺?會不會有想家的感覺?
6.玩樂-去過台灣的哪裡?有遇到甚麼有趣或是感到奇怪的事情嗎?印尼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在印尼時對台灣的印象是甚麼?來到台灣後對台灣的印象又是甚麼?
7.過節-台灣的過節與印尼的過節有甚麼不同,有甚麼特別的習俗嗎?
8.學語言-如何學語言?剛開始學語言時有遇到甚麼困難?會中文之後覺得哪邊便
方便了?
-真實訪問內容:
一去到活水教會,他們很熱情的歡迎我們,而且在雙方皆自我介紹後,他們馬上端出各種印尼食物請我們吃,還一直叫我們多吃一點,他們還有很多。
被訪問者共有3-4個人,但是都來來去去,是有點自由式的採訪,他們一下和旁邊的小孩子玩,一下子又回答我們的問題。主要的被訪問者一位是嫁來台灣的印尼新娘,一位是從印尼來台學習中文者。
Q:你們都來自哪裡呢?來台灣多久了?
A:印尼。<然後就很興奮又很厭惡的介紹印尼的地理、生活方式、政府與食物,男牧師似乎是因為上次被大學生訪問過,而被影響,所以自己還有做關於印尼地理方面的投影片給我們看,他們也一直說印尼的政府如何如何,一直貪汙等,台灣的生活環境比較好等。>
男牧師:我們都是大約10幾年了。
Q:你們有小孩嗎?
印尼新娘:有阿!我有兩個小孩,一個現在大一,讀實踐大學;另一個現在高二,讀振聲,是天主教的學校。
Q:你們的中文如何學的呢?
男牧師:在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的中文班學習,之前在印尼有學過中文,但是來台灣後發現,每個地方的中文腔調都不一樣。像是如果對方說:謝謝,印尼人會說謝謝或是不用;台灣人說不客氣或是不會;大陸是說不謝。台灣南部的人都說台語,之前去南部的時候都不說話,因為都聽不懂,所以用比手語的方式溝通。大陸在印尼他們那裏有很多家補習班,但是台灣開的只有一家
印尼新娘:我都是看電視學的,邊看邊聽,還有老公也會跟我說中文。
Q:對台灣的食物或是天氣有甚麼不習慣的地方?去過台灣哪裡?
A:
印尼新娘:到現在還是不習慣臭豆腐~<開始介紹印尼的美食,並且詢問我們知不知道甚麼某些材料,再次叫我們多吃一點>
<從食物衍伸到如何買食物方面>
男牧師:原本在印尼有拿到駕照,但是來台灣就沒有,現在不可以拿。
-下一次採訪希望目標:開始拍攝並且詢問第一次採訪後更進一步的問題。
-檢討與反思:此次採訪時,雖然過程很順利的進行,但是仍有時會有無話可說
的僵局出現,下次在訪問的時候,應該要先將各自要負責的部分,如:詢問的問題、作筆記的分工,清楚明瞭劃分好,並且每人都要有除了自己負責詢問的題目之外,也要有誰要問哪一部分題目的總題目清單,如果另一人接不下話或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詢問時,就直接幫另一人詢問。
未來計畫:
1.詢問更深入的家庭與生活問題,如:公婆、丈夫與小孩的親子交流,希望能夠去外籍配偶的家裡採訪與拍攝。
2.去外配中心找對於外籍配偶熟悉的專家做採訪,。
我們的劇本 佳君這組的
我們的題目是定:新住民的一天,所以我們會以一路跟拍的方式為主軸,我們也有跟阿姨說過我們的想法,她沒有反對的意見。
畫面一:找到一些有關於外籍配偶的新聞(丟出來的畫面) 以黑白方式呈現
畫面二:關於外籍配偶的歷史資料(打字的方式呈現)
畫面三:訪問有婦女中心的人(有權威性的話語)
畫面四:主角開始出場(阿姨工作的畫面,當然還是以她背影為主,炒菜、挑菜、端盤、收碗筷,並以快速的畫面來呈現她手腳俐落之感)
畫面舞:開始坐下來訪談,a.為何來台灣?(先從較為悲情感傷的角度切入) .b.衝突點(暫時先保密) c.如果有機會跟阿姨去採購(如大潤發,菜市場)想放進這些鏡頭 c,脆弱的一面(孩子,家人,愛人)
畫面五:思鄉之愁,對孩子的期許與阿姨對未來的打算
鏡頭的背景音樂會因情緒而有所改變,但是不會每個鏡頭都有,因為我們是採去一路跟拍的方式,想要呈現較為真實的感覺,那些汽機車,外面的干擾聲,會增加真實性
畫面一:找到一些有關於外籍配偶的新聞(丟出來的畫面) 以黑白方式呈現
畫面二:關於外籍配偶的歷史資料(打字的方式呈現)
畫面三:訪問有婦女中心的人(有權威性的話語)
畫面四:主角開始出場(阿姨工作的畫面,當然還是以她背影為主,炒菜、挑菜、端盤、收碗筷,並以快速的畫面來呈現她手腳俐落之感)
畫面舞:開始坐下來訪談,a.為何來台灣?(先從較為悲情感傷的角度切入) .b.衝突點(暫時先保密) c.如果有機會跟阿姨去採購(如大潤發,菜市場)想放進這些鏡頭 c,脆弱的一面(孩子,家人,愛人)
畫面五:思鄉之愁,對孩子的期許與阿姨對未來的打算
鏡頭的背景音樂會因情緒而有所改變,但是不會每個鏡頭都有,因為我們是採去一路跟拍的方式,想要呈現較為真實的感覺,那些汽機車,外面的干擾聲,會增加真實性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2012/12/11 第六次會議記錄
組員:林恩如、林佳君、謝孟婷、林逸嵐、姜昀、何沁庭
分工:
分工:
訪問新住民:林恩如、林佳君、林逸嵐、謝孟婷、姜昀
會議記錄編輯:林恩如
這次我們與阿姨約時間到他家採訪,與他的生活更加貼近,除了問他孩子這個關鍵點以外,我們還更深入地探索他的感情生活,在一路的探訪過程中,我們能深刻感受到阿姨的情緒、情感波動,但是我們卻碰到了一個大難題,也就是因為阿姨不答應我們拍攝他的臉部表情,所以他的眼神、淚水全部都拍不到,即使阿姨的聲音有些哽咽,但仍然無法明顯聽出來。在過程中我們也嘗試著自己說出來以便大家知道現在阿姨的情緒起伏偏大,例如:阿姨~不要難過、或是阿姨~就哭出來吧 !不要憋。 但是總還是覺得不妥,因為阿姨說不定並不打算在我們面前流露出那一面。
以上碰到的難題,如果大家有任何建議,例如:如何在無法拍攝到阿姨流淚畫面的狀況下,還能在影片中表示阿姨的情緒,希望可以跟我們說,因為我們並不想要單單用旁白或是打字來說現在阿姨的心情,戲劇張力不夠,請大家盡情指教,謝謝唷!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11/29採訪
11/29(四) 晚上八點半
這次的訪問以影片拍攝的內容為主,所以這天訪問的內容當中,有部分是之前訪問過的問題,我們決定利用這次的機會,做更深入的探討。
攝影:劉德容
記錄:張雅涵
錄音:林冠蓁
提問:賀稚閎
Q1:之前聽阿姨提過有關柬埔寨的朋友跟她老公之間發生的事情,請問大概的情況是?
A1:因為當時剛嫁過來台灣時,語言不通,沒有駕照,出門不方便,許多事情都要依靠先生,加上她當時沒有工作,像是買菜等等,必須要等到先生下班後才能一起去,先生因此而嫌棄她,認為她笨、不夠獨立。為了不讓她先生嫌棄她,最後決定到中原大學裡學習中文,才解決了問題。
Q1:之前來訪問時,看過你跟兒子同學的媽媽相處得還不錯,請問阿姨有台灣朋友嗎?
A1:雖然認識一些兒子同學的媽媽,見到面時會打招呼、說個話,但是平常時間沒有會相約出來聊天或是出去玩的台灣朋友。
Q2:之前訪問時,聽你說過有關台灣人對於新住民有一些刻板印象,可以大概描述一下的的看法嗎?
A2:可能是因為一開始來嫁來台灣的新住民有許多中途跑走的記錄,不管是從菲律賓、越南,或是泰國來的新住民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所以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被台灣人排擠。像是早期新住民在台灣找工作時,老闆常常不信任他們,認為他們做是手腳不乾淨,或是覺得他們很笨(因為不懂中文),所以只能到工廠找工作(因為工廠裡以外勞居多),其他類型的工作幾乎都是應徵台灣人為優先,或是會先詢問來自於哪一個國家,是否領有工作證及身分證,新住民也會因此對找工作沒有信心。然而現在也有部分的店家認為新住民肯吃苦、很認真,所以願意雇用新住民。政府規定,越南與泰國來的新住民是不需要領有工作證就可以工作,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雇主都知道,他們怕雇用到非法,或是逃跑的人,所以都會希望新住民用工作證來證明自己。
在泰國,必須在十六歲時決定自己要保有泰國貨是台灣的國籍。我認識一個人,因為當初仲介不好,嫁過來後發現老公的經濟能力不夠負擔生活費以及孩子的學費,因此趁著十六歲之前離婚,並帶著小孩回泰國生活。但是對我來說,到台灣來賺錢,因此而認識了我先生後嫁到台灣來,改變了我的一生。
Q3:阿姨為什麼教到台灣後,並沒有改成台灣國籍,而是申請永舊居留,並保有泰國國籍?
A3:不想放棄泰國國籍是因為這樣隨時想回泰國比較方便。早期的新住民可以擁有兩個國籍,但是現在泰國不准,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國籍。
保有泰國國籍,回泰國時,就不需要申請簽證,但如果是台灣國籍,像是我的先生和我的小孩那樣的話,每次去泰國都要申請簽證,比較不方便,而且機場的人員知道你拿的是泰國護照,也會比較親切。
未來年紀大了,小孩可以獨力照顧自己的時候,我可能會泰國台灣兩邊來來回回住也說不定。
Q4:當初覺得台灣人對新住民較為不友善?
A4:剛開始來台灣的時候,因為語言不通,不敢出門,只敢跟先生一起出門,在外面跟台灣人接觸時,常常在被發現是新住民後,被詢問是從哪個國家來的,可能是我運氣比較好吧,並沒有甚麼不愉快的經驗,附近的鄰居也都因為長期相處而感情不錯。
Q4:除了柬埔寨朋友的是情之外,還有聽說過其他新住民在台灣較為不愉快的經驗嗎?
A4:我之前在應徵工作時,曾經被台灣人問過你是從哪裡來,我回答我是從泰國來的之後,她就說她隔壁之前有一位從菲律賓來的人逃跑了,她覺得可能泰國來得比較好。但是我認為會不會跑掉並不是以哪一國人來區分。
Q5:在小朋友的教育上有沒有遇過甚麼樣的問題?
A5:有,因為我自己以前在泰國的時候,只念到國中畢業,才會現在要這麼辛苦的工作賺錢,所以希我告訴自己的小孩說,你要努力念書,以後才不用像爸爸媽媽這樣辛苦的工作。小時後在泰國因為兄弟姊妹太多,爸爸媽媽沒錢給全部的小孩子讀書,所以只有兩個小孩子念到大學,其他人都要幫忙賺錢。
現在我的大兒子上了國中之後,學的東西都很難,像是英文什麼的,我都看不太懂,所以只能問兒子寫好了沒,好了就蓋章,不過因為他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我比較不會擔心。
Q6:你會帶你的先生和小孩一起回泰國嗎?
A6:會帶他們回泰國玩。小孩子們都很喜歡去泰國,因為在泰國不用上學,都一直在玩。因為現在我爸爸還在,所以會想要定期,大約兩三年回去一次,但是老了之後就不一定。泰國的親戚來台灣玩時,也都相處得還不錯。兒子在泰國玩的時候,會因為想跟我姐姐的小孩一起玩,所以會比較想要主動學泰文。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第六次訪問與經過
11月30日 14:00 中原大學—八德市公所附近—劉姐姐家
參與者: 宋思慧、 吳宇袖、洪聖喻、湯宜晨、 唐轉英
今天下午天一直在下雨,我們下午兩點以後從學校出發,坐上計程車,因為被訪姐姐的家在八德市公所附近,所以我們在八德市公所下車。按照和姐姐的約定,我們下車以後給她打了電話,她從家裡出來接我們,大概三點的時候,我們就到她家了。她老公不在,所以除了我們,家裡就她一個人。我們寒暄一陣以後開始拍攝。按照我們的訪問計畫,我們今天的任務是要訪問她學國語和她的工作方面的情況。姐姐很合作,很樂意和我們分享,所以我們這次的訪問是比較成功的,即使面對鏡頭,姐姐也可以很從容地用比較流利的國語跟我們表達和分享,這樣,她給了我們很多的資訊,可以說,今天收穫頗多。
參與者: 宋思慧、 吳宇袖、洪聖喻、湯宜晨、 唐轉英
今天下午天一直在下雨,我們下午兩點以後從學校出發,坐上計程車,因為被訪姐姐的家在八德市公所附近,所以我們在八德市公所下車。按照和姐姐的約定,我們下車以後給她打了電話,她從家裡出來接我們,大概三點的時候,我們就到她家了。她老公不在,所以除了我們,家裡就她一個人。我們寒暄一陣以後開始拍攝。按照我們的訪問計畫,我們今天的任務是要訪問她學國語和她的工作方面的情況。姐姐很合作,很樂意和我們分享,所以我們這次的訪問是比較成功的,即使面對鏡頭,姐姐也可以很從容地用比較流利的國語跟我們表達和分享,這樣,她給了我們很多的資訊,可以說,今天收穫頗多。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劇本大綱
影片類型:勵志類紀錄片。
觀眾群:台灣遊手好閒的青壯年。
想傳達給社會的理念:外籍新娘在台灣辛苦工作,克服了重重考驗與關卡,只希望能趕快賺到一筆錢,可以讓自己在異地生活下去、繳清來台灣的高額借款、寄錢回去給家人…
反觀我們現在的社會,聽到的不是靠爸(媽)一族、啃老族,不然就是在家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從沒想過自己拿得出甚麼樣的條件給別人,只希望老闆可以給自己多少薪水。
我們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從外籍新娘的生活故事和工作態度來讓現在一味說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和不停強調社會高失業率卻又不願彎下腰苦幹實幹的人們,有另外一種想法,更積極的、正面的力量!
可能會出現的畫面:
1.辛勤工作
2.大學生頹廢貌
(3.新聞畫面)(看情況需求再決定是否要放進來)
4.履歷表(分新 住民&大學生)
5.專家
6.她家裡
7.學語言時
8.與大自然相處
9.衝突的地方(出現在初期)
10.喜歡台灣的什麼?社會對新住民的歧 視是如何看待?
11.教導其他越南人一同說中文
目前順序:
1(如何點出身分可藉由與客人對話得知)→9(也許是買東西時不會說,或是想看病卻不知道怎麼辦…)→7(會在咖啡館、公園、學校教室這幾個地方切換場景)→4(想找份工作,遇見好心的老闆娘)→第一次工作收 到老闆娘或是客人的鼓勵→
(目前討論進度到這邊)
觀眾群:台灣遊手好閒的青壯年。
想傳達給社會的理念:外籍新娘在台灣辛苦工作,克服了重重考驗與關卡,只希望能趕快賺到一筆錢,可以讓自己在異地生活下去、繳清來台灣的高額借款、寄錢回去給家人…
反觀我們現在的社會,聽到的不是靠爸(媽)一族、啃老族,不然就是在家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從沒想過自己拿得出甚麼樣的條件給別人,只希望老闆可以給自己多少薪水。
我們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從外籍新娘的生活故事和工作態度來讓現在一味說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和不停強調社會高失業率卻又不願彎下腰苦幹實幹的人們,有另外一種想法,更積極的、正面的力量!
可能會出現的畫面:
1.辛勤工作
2.大學生頹廢貌
(3.新聞畫面)(看情況需求再決定是否要放進來)
4.履歷表(分新
5.專家
6.她家裡
7.學語言時
8.與大自然相處
10.喜歡台灣的什麼?社會對新住民的歧
11.教導其他越南人一同說中文
目前順序:
1(如何點出身分可藉由與客人對話得知)→9(也許是買東西時不會說,或是想看病卻不知道怎麼辦…)→7(會在咖啡館、公園、學校教室這幾個地方切換場景)→4(想找份工作,遇見好心的老闆娘)→第一次工作收
(目前討論進度到這邊)
綜合第三~五次訪問與經過
組員:唐轉英、吳宇袖、洪聖喻、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會這麼打是因為我們陸續都有在訪問及拍攝一些畫面片段,但實在太零散了,才會想統整好幾次的訪問經過再一次打上來)
10/30 (二) 15:10 全人村4F
參與人員:唐轉英、吳宇袖、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討論內容:前兩次的訪問過程都很順利,劉姊姊人也很好,也幫我們聯絡看看有沒有她的朋友可以幫助我們一起完成這項紀錄片。這次我們想看看劉姊姊平時工作的樣子,於是計畫到早餐店去吃早餐。這次吃早餐純粹想先和早餐店阿姨們打熟關係及看看劉姊姊平時上班是甚麼情形,看看早餐店的環境。
*討論好出發時間、確認車次、與姐姐聯絡說我們會到早餐店
10/31 (三) 8:05 a.m 桃園火車站→大溪鎮 僑愛區 台北永和豆漿大王
參與人員:吳宇袖、洪聖喻、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今天一早就開始飄雨,不過大家還是八點準時到桃園火車站,搭上往大溪的車往目的地前進。路程大約四十分鐘左右,從公車站牌到目的地不過幾步距離,我們馬上被溫暖亮黃的店面給吸引住了,寒意全退。劉姊姊正在做蛋餅,看到我們來了很開心,還熱情地問我們想吃些甚麼早餐。
(關於早餐店的實況情形可參考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O4mZvZyEC0M)
早餐店的阿姨們也都滿面善的,我們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採訪他們。
和姊姊詢問朋友的事情,她說還沒聯絡,不過近幾日就會連絡看看。
已經知道早餐店的位置,有機會還是會來吃的!
11/7 (三) 8:10 桃園火車站→大溪鎮 僑愛區 台北永和豆漿大王
參與人員:唐轉英、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今天我們一樣是到早餐店看看早餐店的情況,持續和早餐店的阿姨們認識熟悉中…
每一次我們到早餐店,劉姊姊看到我們就會很開心!
姐姐和她的朋友聯絡了,她的朋友可以,姐姐也說會和我們一起去拜訪那位朋友。
我們決定考完試後再來繼續我們的訪問,所以約了下一次的時間是期中考後。
11/15 (四) 13:30 p.m 全人村4F
參與人員: 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討論內容:開始討論我們的電影走向及大綱,以及安排每一個場景或每一幕希望帶出甚麼樣子的感覺。我們將想到要用到的畫面都先列出來,從我們訂好的電影拍攝主軸開始排出大概的順序,一邊排一邊增加或刪減,順便想想每一幕該用甚麼手法營造出甚麼樣的情緒。並且開始擬定我們的劇情,調出一個目前大概的方向。
將三人彙整出來的想法晚上在網路上大家一起討論,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的想法,表達意見。
*討論出劇本的大概、擬定好未來的拍攝方向、找出需要用到那些景
11/27 (二) 15:40 八德市的某個地方
參與人員: 唐轉英、吳宇袖、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和劉姊姊約好下午到她的朋友家拜訪,也希望能向他朋友表達我們的善意。
劉姊姊的朋友是位很好的姐姐,她和她的兒子兩人在家,先生在工廠工作所以會晚一點回來。姐姐對於我們的一些問題也都願意聊,願意回答我們。也許是第一次見面,我們都有些尷尬羞怯不敢多聊些甚麼,也是像朋友聊天那樣東聊西聊的。
和劉姊姊不同的是,這位姐姐的鄉音比較重,中文程度似乎也沒有劉姊姊那麼好。
我們問問題她似乎有一些不是能夠那麼快就理解,有些問題我們重複第二遍她才懂。
從他的談話內容中知道:這位姐姐前後加起來來台灣五年多了(中間有一次回去過家裡),希望能夠在台灣拿到身分證(但需要在台灣住滿三年才能領,還需拋棄越南國籍身分)。因為大姊在這裡工作的原因,大姊告訴她在台灣工作的薪水是越南那邊的三倍,所以為了賺多一點錢而前來台灣。來台之前已經學習過基礎中文(他們說簡體字和繁體字沒甚麼差別)。
和先生是因為之前來台灣是在老人安養院工作,正好照顧到先生的叔叔,幾次見面交談後便結婚了。和先生相差十六歲。
先生是位做面板代工的工廠員工,先生在家還會教她注音符號。
來台灣後最不習慣的就是飲食方面,還有語言不是很能流利的溝通問題。
姐姐有說道:以前剛來台灣時很難過,很不適應,但想到台灣花了這麼多錢,如果現在忍不下來,回去又要花錢,那在家鄉也不一定能把這筆錢賺回來,再苦都要忍下來!
今天就比較像是閒聊,不過他偶爾在我們沒說話時會和劉姊姊用越南話交談。
*和另一位越南姐姐認識熟悉彼此、和劉姊姊約星期五到她家玩、決定禮拜五要拍攝一些在家裡的畫面
(會這麼打是因為我們陸續都有在訪問及拍攝一些畫面片段,但實在太零散了,才會想統整好幾次的訪問經過再一次打上來)
10/30 (二) 15:10 全人村4F
參與人員:唐轉英、吳宇袖、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討論內容:前兩次的訪問過程都很順利,劉姊姊人也很好,也幫我們聯絡看看有沒有她的朋友可以幫助我們一起完成這項紀錄片。這次我們想看看劉姊姊平時工作的樣子,於是計畫到早餐店去吃早餐。這次吃早餐純粹想先和早餐店阿姨們打熟關係及看看劉姊姊平時上班是甚麼情形,看看早餐店的環境。
*討論好出發時間、確認車次、與姐姐聯絡說我們會到早餐店
10/31 (三) 8:05 a.m 桃園火車站→大溪鎮 僑愛區 台北永和豆漿大王
參與人員:吳宇袖、洪聖喻、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今天一早就開始飄雨,不過大家還是八點準時到桃園火車站,搭上往大溪的車往目的地前進。路程大約四十分鐘左右,從公車站牌到目的地不過幾步距離,我們馬上被溫暖亮黃的店面給吸引住了,寒意全退。劉姊姊正在做蛋餅,看到我們來了很開心,還熱情地問我們想吃些甚麼早餐。
(關於早餐店的實況情形可參考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O4mZvZyEC0M)
早餐店的阿姨們也都滿面善的,我們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採訪他們。
和姊姊詢問朋友的事情,她說還沒聯絡,不過近幾日就會連絡看看。
已經知道早餐店的位置,有機會還是會來吃的!
11/7 (三) 8:10 桃園火車站→大溪鎮 僑愛區 台北永和豆漿大王
參與人員:唐轉英、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今天我們一樣是到早餐店看看早餐店的情況,持續和早餐店的阿姨們認識熟悉中…
每一次我們到早餐店,劉姊姊看到我們就會很開心!
姐姐和她的朋友聯絡了,她的朋友可以,姐姐也說會和我們一起去拜訪那位朋友。
我們決定考完試後再來繼續我們的訪問,所以約了下一次的時間是期中考後。
11/15 (四) 13:30 p.m 全人村4F
參與人員: 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討論內容:開始討論我們的電影走向及大綱,以及安排每一個場景或每一幕希望帶出甚麼樣子的感覺。我們將想到要用到的畫面都先列出來,從我們訂好的電影拍攝主軸開始排出大概的順序,一邊排一邊增加或刪減,順便想想每一幕該用甚麼手法營造出甚麼樣的情緒。並且開始擬定我們的劇情,調出一個目前大概的方向。
將三人彙整出來的想法晚上在網路上大家一起討論,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的想法,表達意見。
*討論出劇本的大概、擬定好未來的拍攝方向、找出需要用到那些景
11/27 (二) 15:40 八德市的某個地方
參與人員: 唐轉英、吳宇袖、湯宜晨、楊采晨、宋思慧
和劉姊姊約好下午到她的朋友家拜訪,也希望能向他朋友表達我們的善意。
劉姊姊的朋友是位很好的姐姐,她和她的兒子兩人在家,先生在工廠工作所以會晚一點回來。姐姐對於我們的一些問題也都願意聊,願意回答我們。也許是第一次見面,我們都有些尷尬羞怯不敢多聊些甚麼,也是像朋友聊天那樣東聊西聊的。
和劉姊姊不同的是,這位姐姐的鄉音比較重,中文程度似乎也沒有劉姊姊那麼好。
我們問問題她似乎有一些不是能夠那麼快就理解,有些問題我們重複第二遍她才懂。
從他的談話內容中知道:這位姐姐前後加起來來台灣五年多了(中間有一次回去過家裡),希望能夠在台灣拿到身分證(但需要在台灣住滿三年才能領,還需拋棄越南國籍身分)。因為大姊在這裡工作的原因,大姊告訴她在台灣工作的薪水是越南那邊的三倍,所以為了賺多一點錢而前來台灣。來台之前已經學習過基礎中文(他們說簡體字和繁體字沒甚麼差別)。
和先生是因為之前來台灣是在老人安養院工作,正好照顧到先生的叔叔,幾次見面交談後便結婚了。和先生相差十六歲。
先生是位做面板代工的工廠員工,先生在家還會教她注音符號。
來台灣後最不習慣的就是飲食方面,還有語言不是很能流利的溝通問題。
姐姐有說道:以前剛來台灣時很難過,很不適應,但想到台灣花了這麼多錢,如果現在忍不下來,回去又要花錢,那在家鄉也不一定能把這筆錢賺回來,再苦都要忍下來!
今天就比較像是閒聊,不過他偶爾在我們沒說話時會和劉姊姊用越南話交談。
*和另一位越南姐姐認識熟悉彼此、和劉姊姊約星期五到她家玩、決定禮拜五要拍攝一些在家裡的畫面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12/11/27 第五次會議記錄
組員分工:
採訪:林佳君、林逸嵐、林恩如、姜昀、何沁庭、謝孟婷
會議記錄撰寫者:林恩如
採訪:林佳君、林逸嵐、林恩如、姜昀、何沁庭、謝孟婷
會議記錄撰寫者:林恩如
上次張阿姨說不能拍他的身體,但這次訪談我們明確地告訴他我們的目的,跟她說我們會常常貼身拍攝,但絕對不會拍到臉,希望能夠拍他身上的一部分,經過他的允許後我們就開拍了,過程中問了他:能否去她家參觀,可以去他家進行拍攝嗎?他都說可以,我們彼此還互留了手機號碼,並相約12/6要去他家聊聊。
這次比較聊到內心的部分是關於他的孩子,上次我們不斷用語言,還是很難攻破他的心防,但這次我們問他有沒有隨身攜帶孩子的相片,他才開始卸下心防聊起內心話,他拿著孩子唯一一張的大頭照,眼眶泛紅,淚水在眼眶轉呀轉的,可惜不能拍攝臉部,不然震撼度十足。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報導文學劇本大綱
報導文學劇本大綱
組員:賀稚閎 劉德容 張雅涵 林冠臻 楊英杰 冉浪
開頭 :
敘述:阿姨與客人的相處與互動
影像:從側面往阿姨的攤子拍→快轉→漸暗
聲音:阿姨和客人的聲音、周圍的車聲與人群聲
敘述:阿姨與客人的相處與互動
影像:從側面往阿姨的攤子拍→快轉→漸暗
聲音:阿姨和客人的聲音、周圍的車聲與人群聲
進入問題的第一部分─法律:
1. 阿姨來台灣多久? 為何要來台灣?
是什麼原因讓阿姨留在台灣 ?(以此問題帶出新住民結婚法律問題)
2. 結婚流程中有什麼不方便?
→ 移民署會先約談阿姨和阿姨的先生,透過約談了解他們認識的過程。(此問題畫面會擷取移民署網頁資料 ┼ 阿姨獨白的聲音)
3. 阿姨有沒有身分證 → 為何選擇不要身分證而要永久居留證?
(換幕)
敘述 : 阿姨的回答 ( 問題以打字方式呈現
)
影像 : 去泰美味餐廳拍攝泰國菜
聲音 : 阿姨的獨白
進入問題的第二部分 文化:
4. 初嫁到台灣覺得哪個傳統節日最有趣 ?
→ 過年時,阿姨會不知道要如何準備嗎 ?(泰國家鄉菜或台灣傳統年菜)
→ 若是準備泰國家鄉菜,家人接受度如何?
敘述 : 阿姨的回答 ( 問題以打字方式呈現
)
影像 : 小孩嬉鬧玩樂的畫面
聲音 : 阿姨的獨白
5. 在家會不會教小孩泰文 ?
小孩子樂於學習泰文還是排斥學習泰文?
6. 帶小孩回泰國時,與外公外婆的相處模式和泰國小孩的相處情形?
→ 和外公外婆相處情形(比對和台灣的爺爺奶奶相處)
溝通上有什麼問題?
→ 會和泰國親戚小孩一起玩還是只會跟台灣的兄弟姊妹玩?
(換幕)
敘述 : ( 未定)
影像 : ( 未定 )
聲音 : ( 未定 )
進入問題的第三部分
定位:
7. 怎麼跟台灣家長相處?
8. 阿姨小孩的朋友是否知道她是新住民的身分?
9. 阿姨有台灣朋友嗎?
→沒有的話,那是為什麼沒有台灣的朋友?
→帶到阿姨越南朋友的問題或是其他什麼問題使他不容易跟台灣人相處〈因為阿姨的朋友還是以泰國人生活圈為主〉
l 核心問題:阿姨覺得台灣人怎麼看待他們?
(換幕)
插入:
l 訪問中原國小的家長(兩男兩女)以及中原國小警衛對於新住民的看法(聲音或影像)
l 早點到水餃店阿姨的情況 → 由組員口述
l 訪問新住民的研究員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紀錄片播映暨座談
以下是新移民姊妹的異國婚姻夢-紀錄片播映暨座談活動的連結。
請看詳細的時間及介紹。
請看詳細的時間及介紹。
http://tcsl.cycu.edu.tw/tcsl/zh-hant/news/%E8%81%B7%E6%B6%AF%E8%AC%9B%E5%BA%A7-101-1%E3%80%8C%E6%96%B0%E7%A7%BB%E6%B0%91%E5%A7%8A%E5%A6%B9%E7%9A%84%E7%95%B0%E5%9C%8B%E5%A9%9A%E5%A7%BB%E5%A4%A2-%E7%B4%80%E9%8C%84%E7%89%87%E6%92%AD%E6%98%A0%E6%9A%A8%E5%BA%A7%E8%AB%87%E3%80%8D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第四次會議記錄
第四次會議記錄
時間:11月08日 12:00~2:00
參與者:劉映宜 劉育汝 蘇郁琁 巫姍諭
記錄: 劉育汝 蘇郁琁
編輯匯整: 劉映宜
目的:尋找訪問對象
內文:
此次我們開始連絡大家找到的對象
1.詠愛和郁琁各自找到的印尼人。
-詠愛找的印尼人是位母親,但也是位華僑,因此不符合主題的人選。
-郁琁找的印尼人是朋友的親戚,她於電話中拒絕了我們的訪問。
※以下是郁琁和她的對話
我:你好,我找蔡愛玲小姐
老公:好你等一下
我:你好~我是XXX教會的朋友,不好意思打擾你,不知道能否麻煩你幫個忙!
蔡:恩… …
我:跟你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中原大學的學生,會打這通電話是因為我有一份作業是關於異文化的了解,XX告訴我妳可以幫我,不知我是否可以抽空去跟你聊聊天,不用很久只是很簡單的聊天。
蔡:恩…可是店裡生意都很忙!你說的作業主要是要做什麼?(標準的國語)
我:就是關於不同文化的了解,比如:飲食習慣、日常生活…(由於我太緊張,有一點吃螺絲)
蔡:可是我不是「他們」那的本地人
我:你的意思說妳算華僑?
蔡:對阿,我沒有跟「他們」生活在一個區域,我上的是私立學校也不太一樣。
我:這樣子我了解了,不好意思耽誤妳時間,很謝謝妳喔
檢討與反思:
(1)打電話之前沒有象介紹者問清楚對象的背景資料(如:華僑)
(2)主題說明不夠清楚不夠具有說服力
(3)第一次接觸,對方多少會有防備心,應先培養感情建立關係,不宜直接攤牌,嚇到對方
(4)即使共同生活在一個土地上(印尼),華僑仍主觀認為自己與印尼人是不一樣的
2.姍諭找泰語老師:詢問關於記錄片資料的資訊,泰語老師給我們一些不錯的建議,於是我們開始循著老師的建議去收集需要的資料。
※以下是老師給予我們的資訊
1.四方報演講
2.忠貞國小的外配中心
※我們的行動
11/2 下午3:00~5:00 姍諭、映宜、郁琁到中央大學聽四方報張正編輯的演講,並從張編輯的演講中得到一些資訊。
姍諭:中央的演講是星期五,大家都還有課,所以我一個人先到中央,在演講還沒開始前,藉由泰語老師幫忙介紹,我稍微跟張正編輯及廖芸章副總編輯聊了一下,他們也給我們一些拍攝上的建議,例如:拍攝時,不要忽略其他人,像是丈夫或婆婆,這樣可以讓他們也有受尊重的感覺,使的訪問更加順利。最重要的還是要拿出誠意,展現你的真誠。
映宜:常聽人說,事物是一體兩面。也許表面上大眾看見是外籍工作者逃離的事件,其實背後隱藏許多不為人知得血淚。當人們換個角度思考,試著了解,將會有不同的見解。
郁琁:這群儼然成為台灣第五大族群的人們,正不知不覺影響著台灣社會: 他們的飲食文化、下一代的教育以及對台灣經濟的貢獻,無疑是為台灣高齡化社會找了個解決的出口,但很少人正視這個議題,反倒將他們的逃跑視為「觸法」,不去檢討制度是不是出了問題,只是消極地抓人遣送回國… …最後編輯給年輕生命的勉勵:用同理心去看待他們,當你試著去了解他們,便開啟那扇通往世界的窗,你將會在別人的生命中看到自己生命的單薄。
11/5姍諭、映宜、郁琁、育汝請泰語老師吃飯,並繼續詢問老師更多資訊。老師告知我們一些泰國當地文化,包括經濟、教育等,教育部分彈到泰國大學學華語,分為漢語拼音班和注音符號班,漢語拼音班者會較依賴漢拼而不看中文,再來老師也告訴我們一些外籍人士來台工作的情況與各國籍人士的不同。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11/8 晚上9點 梅亭蜜汁燒烤老闆娘的訪談記錄
11/8 晚上9點 梅亭蜜汁燒烤老闆娘-楊惠君的訪談記錄
賀稚閎:阿姨,你好。
阿姨:你們來了啊!
賀稚閎:是啊!阿姨,你每天幾點開始工作啊?因為你的的蜜汁燒烤在我們中原大學裡很有名呢!
阿姨:哈哈哈!真的嗎?我每天早上11點開始擺攤然後9點開始收攤。
賀稚閎:那你為什麼想擺攤呢?你之前除了在紡織廠工作之外也做過別的工作嗎?
阿姨:我之前也在那家藍色的早餐店工作過1年,老闆對我很好。那家店以前還賣滷味耶!那家店的滷味的湯是雞湯跟麻辣湯喔!他們以前早上11點前都賣早餐,11點以後都賣滷味,生意好到都有六家分店了!後來我就自己當老闆了,因為時間有彈性然後離家又近。
劉德容:阿姨,請問一下,你結婚以後回去過泰國嗎?
阿姨:我剛結婚的時候要半年就回去一次,然後四個月以後才能辦居留證。然後工廠再幫我辦健保卡,因為我是外國人所以在工會保勞保。可是勞保要倒了。
劉德容:所以阿姨很擔心嗎?
阿姨:以前我在泰國的時候我們鄉下只有診所沒有醫院,而且小時候聽到醫院就覺得可怕!但是我們在泰國都吃酸辣的東西,而且我們家又是種田的,所以天天曬太陽,身體當然好。
劉德容:你帶你兒子回去過泰國嗎?
阿姨:有啊!他們一聽到不用上課又可以出國當然好!而且現在很多人都在學中文,所以我都叫我的兒子要把英文學好,因為他們會說中文,以後去泰國工作或做貿易。那邊又有我的親戚在曼谷工作,這樣有人能照顧他們。
楊英杰:阿姨,你知道泰國的四面弗嗎?
阿姨:我以前在泰國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是那些華僑跟華人很喜歡拜四面弗。我上次回泰國還看到有個歌星跳舞還願給四面弗看耶!
楊英杰:那泰國還有什麼有趣的?
阿姨:象牙啊!去泰國要買象牙印章,不過很多人會買到假的!
劉德容:阿姨,你結婚以後有婆媳問題嗎。
阿姨:我只有公公沒有婆婆,因為我婆婆在我嫁給我先生以前就過世了。不過我公公過得很好,他很喜歡爬山所以他身體很好,而且他參加老人會還會打太極拳!
劉德容:原來是這樣。
阿姨:可是我有認識的人剛嫁來台灣的時候就被婆婆限制出入。她婆婆怕她逃跑啊!但是她公公對他比較好就不太會管她。因為很多越南人都來台灣假結婚,然後就逃跑了。
賀稚閎:阿姨,你在家會做泰國菜嗎?
阿姨:會啊!我公公人很好,我做什麼他都吃。可是過年的時候就比較麻煩,因為我都不知道要做甚麼,所以我去大潤發買了一堆材料做了泰式酸辣湯,結果大家都喜歡,連我老公的姐姐也喜歡!下次做給你們喝。
眾人:阿姨,真是太謝謝你了!
賀稚閎:阿姨,你覺得台灣的學校跟泰國的學校有什麼不一樣呢?
阿姨:我兒子跟我說他的老師很嚴格。我在泰國讀書的時候,老師出了數學題目叫我們算之後就跑去隔壁聊天了!我算到手指都不夠算來用腳趾算耶!而且老師怎麼教我,我都不會。但是我來台灣學中文的時候,台灣的老師一教我,我就懂了!
劉德容:阿姨,你多久回去泰國一次?
阿姨:我現在五年回去一次。我現在回去都不一樣了,以前很落後耶。
劉德容:阿姨,你有朋友是台灣人嗎?
阿姨:因為越南人那個樣子,我也不敢跟台灣人交朋友,只跟左鄰右舍比較熟。而且我有個柬埔寨的朋友,她老公會跟她說”你為什麼那麼笨?不會自己解決嗎?’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學術性參考文章
有一些學術性的參考文章,提供給大家閱讀
http://cc15.npu.edu.tw/
http://libserver2.nhu.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628104-141223
http://www.nhu.edu.tw/
http://
http://study.naer.edu.tw/
http://blog.roodo.com/
http://blog.xuite.net/
http://tw.myblog.yahoo.com/
http://tw.myblog.yahoo.com/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2012/11/06 第四次會議記錄
組員:林恩如、林佳君、謝孟婷、林逸嵐、姜昀、何沁庭
分工:
訪問新住民:林恩如、林佳君、林逸嵐、何沁庭、謝孟婷、姜昀
會議記錄編輯:林恩如
訪問新住民:林恩如、林佳君、林逸嵐、何沁庭、謝孟婷、姜昀
會議記錄編輯:林恩如
今天我們進一步訪問了上周採訪的張阿姨,今天我們有經過他的允許錄音且攝影,但是他不希望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進入鏡頭內,所以我們採用拍攝其他畫面,但是我們的訪談內容都有錄進去的方式,而且他還說不想被其他人認出來,所以希望在影片中,自己的聲音可以經過變聲處理。
今天我們問了許多更加深入的題目,發現張阿姨其實生活並不理想且艱辛,但是因為他十分堅強,這點在訪談過程中,讓我們對她產生萬分欽佩,我們也和她約定,每個禮拜都會來看看她,找她聊天,大約30分鐘,讓他喘息舒壓一下。
第一次訪談紀錄
訪談人員:張元婷、陳昱靜、李苑鳳
在正式訪談之前,我們已經跟番薯王QQ地瓜球的老闆娘買過許多次的地瓜球,藉由聊天與稱讚老闆娘的QQ球很好吃,變得比較熟稔。
在十一月一號我們正式訪談地瓜球老闆娘。
「我要三包中的!」
「好!」聲音來自老闆娘的兒子─地瓜球弟弟
拿到地瓜球後,我們還在猶豫要怎麼開口介紹自己與來由,後來,我們默默地走到老闆娘工作的旁邊。
鳳:阿姨,你好,我們是中原應華系的學生
阿姨:你好!
鳳:之前我們的學姊有訪問過你,我們看過他們的文章後,覺得很感動,想進一步的了解
你,採訪你。
地瓜球弟弟:哦~之前虹儒有跟我提過了!可以採訪啊!
阿姨:可以啊!
鳳:謝謝阿姨,因為我們這次的方式跟之前不太一樣,除了訪問外,還要拍紀錄片,之後的訪問可能會錄音錄影喔,不知道阿姨可不可以接受?
地瓜球弟弟:沒關係,都可以!
鳳:阿姨你來台灣幾年了阿?
阿姨:已經20年了
地瓜球弟弟:我都已經18歲了,看不出來吧!
靜:不會啦!看的出來啊!
後來跟阿姨說他的地瓜球很好吃,他也有說他的鍋子跟對面那家地瓜球店的差別,但因為沒有錄音,而且現場比較吵雜,就沒有聽得很清楚,所以就沒有記下來。
由於現場的客人慢慢增加了,我們就先問阿姨什麼時間去拜訪她比較方便,結束第一次訪談。
在正式訪談之前,我們已經跟番薯王QQ地瓜球的老闆娘買過許多次的地瓜球,藉由聊天與稱讚老闆娘的QQ球很好吃,變得比較熟稔。
在十一月一號我們正式訪談地瓜球老闆娘。
「我要三包中的!」
「好!」聲音來自老闆娘的兒子─地瓜球弟弟
拿到地瓜球後,我們還在猶豫要怎麼開口介紹自己與來由,後來,我們默默地走到老闆娘工作的旁邊。
鳳:阿姨,你好,我們是中原應華系的學生
阿姨:你好!
鳳:之前我們的學姊有訪問過你,我們看過他們的文章後,覺得很感動,想進一步的了解
你,採訪你。
地瓜球弟弟:哦~之前虹儒有跟我提過了!可以採訪啊!
阿姨:可以啊!
鳳:謝謝阿姨,因為我們這次的方式跟之前不太一樣,除了訪問外,還要拍紀錄片,之後的訪問可能會錄音錄影喔,不知道阿姨可不可以接受?
地瓜球弟弟:沒關係,都可以!
鳳:阿姨你來台灣幾年了阿?
阿姨:已經20年了
地瓜球弟弟:我都已經18歲了,看不出來吧!
靜:不會啦!看的出來啊!
後來跟阿姨說他的地瓜球很好吃,他也有說他的鍋子跟對面那家地瓜球店的差別,但因為沒有錄音,而且現場比較吵雜,就沒有聽得很清楚,所以就沒有記下來。
由於現場的客人慢慢增加了,我們就先問阿姨什麼時間去拜訪她比較方便,結束第一次訪談。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11/1 晚上9點 梅亭蜜汁燒烤老闆娘的訪談記錄
參與人員:楊英杰、冉浪、賀稚閎、劉德容、張雅涵、林妤婷。
由於我們十月三十號的時候就已經先和梅亭蜜汁燒烤老闆娘表達來意並且詢問她是否有接受我們長期訪問的意願,而她也已經答應了,所以我們今天前去與老闆娘培養感情。
楊英杰:老闆娘,請問你是哪國人?
老闆娘:我是泰國人。
冉浪:請問妳來台灣多久了?
老闆娘:我21歲來台灣的,所以我在台灣已經20年了。
劉德容:那您當初來台灣的原因是甚麼呢?
老闆娘:我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是來工作。我以前在中壢工業區的紡織廠工作,我還遇到我老公呢!他是客家人。
賀稚閎:請問您在來台灣之前是怎麼知道台灣的事呢?
老闆娘:哦!泰國的仲介都會到我們泰國的鄉下來宣傳台灣的事啊,而且電視新聞有時候也會說到台灣。
楊英杰:所以你視聽到仲介的宣傳所以決定來台灣囉?
老闆娘:不是,我是聽我姐姐的老公從台灣回來之後跟我推薦台灣,我才決定來台灣工作。
劉德容:那麼當初選擇來台灣工作的原因是什麼?
老闆娘:因為能賺錢啊!以前台灣的七千塊錢是泰國的錢的一萬塊錢耶!但是來台灣的仲介費很貴!而且他們都會選學歷比較好和比較年輕的,大概都是選二十歲到三十五歲的人。
劉德容:哦!原來是這樣,那仲介費大概多少啊?
阿姨:一次要五萬泰銖耶!所以有很多人抵押地契給銀行借仲介費來台灣!
賀稚閎:那麼請問您總共來台灣幾次?
阿姨:我總共來台灣三次,可是每次來台灣我都要換名字,因為一個人只能來台灣一次,但是第二次來台灣如果還是同個老闆會比較便宜。然後第三次來的時間快結束的時候我老公就跟我訂婚了,再去泰國辦結婚手續。每天只辦六對夫妻的手續耶!我老公一個人還花了半小時辦手續呢!因為有點麻煩。
劉德容:阿姨,所以你有身分證囉?
阿姨:我沒有身分證,因為我想隨時都可以回泰國所以我選了永久居留權。
賀稚閎:請問您學中文學了多久,中文講得這麼好?
阿姨:我之前在龍岡國小學了三年的中文,但是我生了小孩之後就沒繼續學了。我有兩個兒子呢!我後來是自己看那種上面有注音的報紙學中文後來才換到沒有注音的那種。
劉德容:有注音的報紙是國語日報嗎?而且沒有老師,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怎麼辦呢?
阿姨:對啊!對啊!就是國語日報啦!有不懂的就問我老公啊!
楊英杰:阿姨,你的兩個兒子幾歲啊?
阿姨:一個念東興國中國一,小的那個念中原國小四年級,因為我住這附近。而且我先生也還在中壢工業區工作,不過他也快退休了。
劉德容:那麼你在台灣有跟你一樣是外國人的朋友嗎?
阿姨:有啊!有的朋友是之前跟我一起來台灣工作的同鄉,最後就變成姐妹滔。還有火車站那裡有很多泰國餐廳,所以我都會去跟他們聊天。不過我老公不喜歡我常常跟他們接觸,所以我們就只是出去吃飯逛街。可是最近泰國人比較少來台灣了。
張雅涵:為什麼?
阿姨:現在泰國的鄉下都有IPHONE了,而且現在台幣跟泰國的錢都快一比一了,所以現在我們泰國人都去韓國跟新加坡了。
賀稚閎:阿姨,時候也不早了,讓您太晚回家就不好了。我們以後可能一個星期會訪問您一、兩次,不知道可不可以?
阿姨:當然可以啊!只要是晚上九點以後都可以。
就這樣我們在跟阿姨到道過晚安後就跟阿姨道別了。
訪問照片:
攝影:張雅涵
紀錄: 賀稚閎、劉德容、張雅涵、林妤婷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