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彰化一日遊-殷梓捷

     天才微微亮的早晨,冰冷的空氣和刺骨的冷風圍繞著正準備啟程的我們,所有人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帶著期待的心情,因為我們今天要拜訪的就是台灣的腎 彰化。
     隨著車子的行駛,我們進入了幻想多次的這片土地,這座城市沒有高樓大廈,有的只是虔誠廟宇和低矮平房,城市裡沒有漂亮的櫥窗和燦爛的燈光,有的只是剝蚵的身影和年邁的老人,她是彰化芳苑,一個即將要有石化鄰居的可憐地區,最近新聞裡常常提到的國光石化八輕案預定地。放眼望去,濕地邊的廟宇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我們第一個拜訪的地方,導遊大哥熱情的介紹著廟的起源,告訴我們這座廟宇是集合了多少人的期望和信仰所建造的,輝煌的大廳、斑斕的雕花天頂,讓我們打心裡產生敬畏,看著慈祥的面龐,我們都衷心冀盼,不要讓石化汙染了這塊淨土,接著,我們跟隨導遊大哥的指引,認識了濕地的特有生物,每一片葉子、每一棵植物,都有其生存的意義,在自然界的安排下,維持自身的翠綠也帶給土地依靠,從那次起,我才明白溼地的生態就像是一部設計精細的大型機器,每一顆螺絲釘都不可或缺,生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又那麼盡責地在維護生生不息的永續,但這樣的榮景又能持續到何時呢?為了更貼近這塊溼地,我們換上當地採蚵人專用的鞋子,真實的感受屬於她的觸感,那軟爛且蘊含豐富水分的土壤,腳一踩下就留下深深的印記,螃蟹和彈塗魚的家也在這裡面,途中我們遇到了一位採蚵的阿婆,彎曲的背影在泥巴裡撈著蚵仔,迅速的準確度讓我們吃驚,這就是他們賴以維生的自然,一群外地來的學生,比起阿婆的專業顯得遜色,平常養尊處優慣了的腳,一個不穩便大聲嚷嚷,從沒見過濕地的眼則是藉由手的探索再挖寶,即使只撈得到殘骸也開心,這是我們從未見識的真實,一塊育有豐富動植物的土地,那細軟泥沙的觸感,活潑的濕地生物,至今都難以忘懷,踏上那,似乎便能感覺到土地的呼吸一般,偉大而樸實,因為當地禮拜六日許多店家都休息,導遊大哥特地幫我們準備了便當,飯後,我們將屬於濕地的貝類裝飾上斗笠,替我們自己也為這趟旅程留下紀念,看著美麗的貝殼,和屬於鄉下的斗笠,心中總覺得空虛又遙遠,好似這些平常的東西過不久就會變成博物館裡的展示品,越離越遠,飯後,我們享用了一頓蚵仔大餐,熱情的芳苑人用屬於芳苑的特產招待我們,那是一種和土地相輝映的熱情,美味的讓人垂涎,他們用蚵殼裝飾房子,用溼地的生態導覽介紹這片土地給更多人知曉,這麼用心的經營著家鄉的未來,就怕下一代的生活裡沒有了美麗濕地,接著我們還參訪了烏魚仔的工廠,以及被破壞的海岸線......,一直到導遊大哥提起,我們才知道自己走了許久的海岸線,很久以前是一片沙地,一片海水浸濡著的濕地,看著腳下的白色水泥地,再望向一步之遙的遼闊海洋,我感受蠶食鯨吞的侵略,一股憤怒由然而生,兩隻死掉的狗,他們的屍體在岸邊隨著海水而忽上忽下,沒有人去搭理,這就是生命,屍體的背景是被鐵皮圈起的海域,一大片的海用鐵片劃分出了地域,海水在過不久就是下一塊白色水泥地了,不遠處的海巡署依舊矗立,人們發明的科技和訂立的執法單位,為這塊將死之處增添了許多人味,這就是下一個世代嗎?
    回程的路上,導遊大哥和我們道別,在他的眼中,我看到屬於芳苑人的堅毅,為了奪回土地的尊嚴,他們用實際行動在證明、在實踐,那是人類永遠脫離不了的自然,我們比誰都清楚,可是在現今,為什麼大自然會這麼脆弱,芳苑是個老人的居所,路上幾乎看不見年輕的臉龐,只有老幼的城鎮,他們用雙手挖著一顆顆的蚵仔,只為賺取不多的生活所需,他們不偷不搶,不被資本主義控制,穿著統一制服打卡上班,這樣與土地依存,現在卻要切除他們的命脈,告訴他們石化是台灣經濟的救贖,也是芳苑的繁榮前奏,要他們用載著幾代人記憶的土地去換接下來幾十年的汙染和病痛,老人與小孩是發不出聲音的承受者,他們沒有社群網站,沒有專業知識,一無所有只能拜託外界幫助的他們,正等著我們的援手,一起救救她,這片台灣最大僅存的濕地。
    山巒、海洋、陽光,這些都是生命的依靠,但人類用無數隻巨人的腳、啃食的蟻,踏平所有向榮生機、吞食沉靜的綠意,文明生活、進步科技取而代之,然後結果呢?下一個世紀會一起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